“生死时速”,认识“黄金五分钟”
心脏骤停后
10秒 黑蒙,意识丧失,突然倒地,面色苍白继而晦暗
15秒 抽搐,叹息样呼吸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彭宁安
30秒 呼吸停止
1-2分钟 瞳孔固定
4分钟 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6分钟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如果原先清醒的患者突发心脏骤停,表现可能很突出,他会突然倒地,处于昏迷状态,在十秒钟左右出现面色苍白继而晦暗,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引起家属和医生的重视。但是如果是一个原先就已经昏迷的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话,表现往往没有这么明显,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躁动抽搐,然后面色发暗,大动脉搏动消失,如果此时没有心电监测的话,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五分钟的忽略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所有的危重病患者,最好行心电监测,不要等到心脏骤停后再来上监护,这显然会耽搁黄金五分钟,使电除颤时间被延迟。而心脏骤停后室颤患者的电除颤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其次,我们要区别是心脏骤停,还是呼吸停止,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心肺复苏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和该除颤时尽早电除颤。
以上我们看到了心脏骤停后的变化过程,那么如果单是呼吸先停呢?通常在呼吸停止时,我们首要的是“及时”采取有效的通气措施。这里包含两点:第一是及时,第二是有效。
“及时”对每位患者的时间概念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危重患者,由于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已达到极限,此时呼吸停止可能会立即引起心脏停止。而对大多数普通患者而言,呼吸停止到心脏停止之间还会有几分钟时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几分钟内及时发现呼吸停止,而我们知道呼吸停止远没有象心脏骤停患者那样表现显著,因为大多数的呼吸停止患者都是一些本身就有非常危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我们还知道呼吸监测远没有心电监测那样准确和敏感,我们用肉眼对呼吸的观察变数也比较大。所以要做到“及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靠医护人员在床边的细致观察。
呼吸停止后,我们要在发现的当时立即开始有效的通气支持,发现时间与呼吸停止的时间间隔越小越好,因为在呼吸停止后除了会立即引起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外,同时由于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常,也会由于严重缺氧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心脏面临巨大风险,几分钟内随时会心脏骤停。所以要尽早赶在心脏骤停之前进行有效的通气。在未气管插管前,单人时可以口对口人工通气,或者用呼吸囊手动通气,院内首选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有效”通气是指要尽快想办法保证通气效果确实有效,所以你要保证气道畅通,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解开衣服保证胸部呼吸不受压受限。尽快建立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是最有效的通气方式。但要注意,如果是严重肺间质病变有时机械通气也难以解决。
对于危重病患者,呼吸停止和心脏骤停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两者都可以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和面色晦暗,两者都需要立即建立有效地通气。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1.早期呼吸停止不需心脏胸外按压,关键在于建立有效通气2.早期呼吸停止不需考虑电除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