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选择性颈侧清扫术治疗喉鳞癌的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 研究颈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选择性治疗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的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LND的cN0喉鳞癌患者110例,其中声门上型72例、声门型38例。结果 110例cN0患者行选择性清扫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隐匿淋巴结转移22例(20.0%),其中声门上型15例 (20.8%),声门型7例(18.4%)。145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37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 II区56.8%,III区37.8%,IV区5.4%。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3年颈部复发率为3.7%(95%可信区间0.0%;8.0%)。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以下各组之间3年颈部复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病理淋巴结阴性与病理淋巴结阳性患者(4.2% 对比0.0%, P = 0.440);声门上型与声门型患者(4.2%%对比2.6%,P =0.985);单纯手术与综合治疗患者(4.5%对比0.0%,P =0.400)。110例cN0患者Kaplan-Meier方法估计3年生存率为90.8% (95%可信区间:84.5%~97.1% )。结论 颈侧清扫术选择性治疗cN0喉鳞癌患者,不管是从颈部复发率或是远期生存率指标判断,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择区(分区)性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概念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报道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1,2],由于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功能保留较好,在西方国家已逐渐替代了根治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3]。颈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作为择区性清扫术一种, 清扫颈静脉链淋巴结(II-IV区),选择性治疗喉癌cN0病例,但在国内外还少见报道[4,5]。现将我们治疗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的喉鳞癌患者的效果加以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历档案库中1997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颈侧清扫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共135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共110例。纳入标准是:①外科为初次治疗,为避免术前放疗对淋巴结形态的影响,不包括手术前放射治疗或化疗患者,但包括术后放射治疗患者;②原发喉鳞状细胞癌;③根据UICC/AJCC2002年TNM分期标准,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分级(cN)为0,无远地转移。
1. 2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10例中男90例,女20例;年龄36~80岁,年龄中位数为61岁。声门上型72例(cT1:12;cT2:29;cT3:25;cT4:6),声门型38例(包括1例跨声门型,cT1:0;cT2:12;cT3:15;cT4:11)。常规检查包括颈部触诊和B型超声波,94例(85%)患者结合CT检查。cN0诊断标准为临床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或肿大淋巴结直径 ≤ 1cm。110例患者共行颈侧清扫术145侧。双侧颈清扫术主要应用于T3/T4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同时与术者的倾向性有关,没有严格标准。亚解剖部位,原发灶病理分级(pT)与颈侧清扫手术方式(表1)。pT分级由研究者根据术中描述的大体病理和术后病理科报告综合判定。
所有患者的原发灶均按不同部位和T分级行喉部分或喉全手术切除。20例(18.2%)行手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剂量50~64 Gy/5~7周,平均58.3 Gy。综合治疗主要应用于原发灶T4、术后病理有预后不良指标(如多个淋巴结转移,包膜外受侵,切缘不净等)和医师、患者的个人倾向。颈侧清扫标本一般根据分区(II~IV)剪裁后送病理检查,病理科医师根据可观察和触及到的淋巴结计数和常规切片检查。
1.3 随访及统计方法。随访的起始时间为颈清扫手术日期,随访到2005年5月,或患者死亡日期。随访时间范围为6~82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Kaplan-Meier方法计算颈部复发或生存趋势,采用95%可信区间。统计分析的终末事件(terminal event)是颈部复发或患者肿瘤死亡。颈部复发定义为颈清扫手术侧的颈部淋巴结复发,对侧颈部复发不统计在内。
2 结果
2.1淋巴结病理结果。145侧清扫标本的淋巴结计数平均20枚。有22例(20.0%)患者共24侧(17%)颈部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表2-3)。其中pN1=15侧,pN2=9侧。转移淋巴结中发现包膜外侵犯4侧(16.7%)。共发现37枚阳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数目在颈部II-IV区的分布如下:II区21枚(56.8%), III区14枚(37.8%),IV区2枚(5.4%)。
2.2颈部复发。本组喉癌随访发现14例(12.7%)复发或转移。其中原发灶复发7例,颈部复发3例,4例远地转移。3例颈部复发时间分别是颈侧清扫术后第5、7和35个月。其中2例复发的部位均发生在颈侧清扫术范围内(分别是II区和III区);1例单侧清扫后发生双侧颈复发,清扫同侧复发部位在颈侧清扫术范围以外(VI区)。尽管其中一例进行了挽救手术,但3例颈部复发患者均死亡。
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3年颈部复发率为3.7%,95%可信区间0.0%~8.0%。进一步根据淋巴结病理(pN)结果,喉亚解剖部位,是否术后辅助放疗进行分层分析(表3),pN0和pN+,声门上型与声门型,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患者之间3年颈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2.3生存率。到随诊截止日期,共有13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原发喉癌,2例死于第二原发癌,3例死于间发病。2例失随。根据Kaplan-Meier方法估计3年生存率为90.8% (95%可信区间:84.5%~97.1% )。声门上型(n=72)与声门型患者(n=38)3年生存率分别为90.8%和90.6%(P =0.820);I、II期(n=53)与III、IV期(n=57)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2.6%和90.1%(P =0.432); pN0(n=88)和pN+(n=22)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79.6%(P =0.072)。
3.讨论
颈侧清扫术是颈择区(分区)性清扫术式之一,是基于喉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制定的局限性颈清扫术,只清扫颈内静脉淋巴链,即Ⅱ-Ⅳ区淋巴结[6]。特点是保留传统颈清扫手术要切除的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和颈丛神经及I区、V区淋巴结,颈清扫范围缩小。肿瘤不因缩小手术范围而影响治疗效果,但患者的功能明显改善[7]。Davidson[8]分析了1123例包括喉癌的头颈部癌样本,其中282例N0患者V区的转移率只有1%。1999年巴西头颈肿瘤科研组发表了对132例cN0的喉癌声门上型患者进行颈改良性清扫与颈侧清扫术随机研究结果[4],结果的前后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复发率分别是4.8%和2.5%。本组资料3年颈部复发率为3.7%,与国外报道结果一致。
文献报告喉癌声门上型患者的隐匿性转移率在25%~39%之间,T3/T4声门型喉癌隐匿性转移率在18%~30%之间[9-11]。本组cN0患者发生隐匿性转移的几率是20%,其中声门上型20.8%,声门型18.4%,后者T3/T4患者发生隐匿性转移几率达24%(6/25)。过去对喉癌cN0患者的处理方法有过不少的争论,大致分为主张颈全清扫术、主张颈上清扫和观察三类。颈侧清扫术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与根治性颈清扫和改良性颈清扫患者之间对比,颈择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肩周功能失调率p颈部皮肤感觉减退率及颈部外观损害均明显降低[7]。单侧或双侧颈择区性清扫术不会造成患者明显的功能和外观的损伤,对于潜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病种、病例,可能是目前处理cN0的最好手术方式。虽然近年来试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也应用于头颈部鳞癌,但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和的限制。比如,喉及喉咽等部位深在,术前注射示踪剂不便以及不准确;原发灶与第一站淋巴结位置接近,同位素探测仪不容易区分等。因此有人认为,在头颈外科推广这一技术似乎不大必要[12]。
本组单纯手术颈部复发率是4.5%,术后放疗是0.0%,统计学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 = 0.400),可能与样本数不大有关。同样原因,pN0和pN+患者颈部复发率差异也无显著性(4.2%对比0.0%,P = 0.440),但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和79.6%,差异接近显著性(p=0.072)。与喉癌亚解剖和肿瘤分期相比较,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一般认为,pN0和pN1的患者不必辅助放射治疗,只有 pN2或包膜受侵的患者辅助放射治疗可以降低颈部复发率[13]。本组资料中N2或淋巴结包膜受侵病例少,因此无法对pN+患者再分层分析。
头颈肿瘤颈部cN0选择性治疗手段一般与原发灶治疗选用手段一致[3,4,12,13],即原发灶如果采用放射治疗,那么颈部也可以同时采用选择性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潜在转移灶有相等疗效。原发灶如果采用手术治疗,颈部也同时采用选择性颈清扫手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喉癌时,颈部手术治疗常规方法为选择性颈侧清扫术。适应证为喉癌声门上型T1~T4N0和声门型T3~T4N0的患者,双侧选择性颈侧清扫术主要适用于中线病变或晚期病变,如会厌癌p声门上型T3/T4和声门型T4的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cN0 喉鳞癌患者,恰当的应用颈侧清扫手术,不管是从颈部复发率或是远期生存率指标判断,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应再采用手术创伤较大的颈根治性清扫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