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网站转载了一则新闻,某25岁女主播在家中出现急性心梗而死亡。很多人看了之后都很震惊,白天还好好的,晚上怎么就突然没了!对于之类猝死的发生,有不少人向我咨询,如何才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心肌梗死――猝死一大元凶
那我们先说说猝死的定义。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称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猝死的原因很多,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如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炎、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哮喘、过敏、猝死症候群、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毒品等等。但是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其中冠心病是引起猝死的一大元凶,冠心病心肌梗死(MI)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死亡的形式更多见的是心律失常,80%以上的人死亡都是心律失常,心脏跳的比较紊乱了。在这些人之中又有80%之上的是快速心律失常,像心室颤动等等。主要症状有:胸闷胸痛、冷汗、心悸、气急气喘、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甚至昏迷倒地,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死亡。目前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和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增大有很大的关系,120急救的患者,则很多是发生在酒后,麻将桌上,浴室,网吧等场所。
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已经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严重者需要做支架置入或冠脉搭桥手术,轻的则需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时服药,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口袋里常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一旦出现胸痛,马上舌下含服此类药物,家属则打开门窗,保持通风,让患者能吸到足够的氧气,情况严重的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出现心跳骤停,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需要马上开始进行CPR(心肺复苏术),CPR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肯定,对于心跳骤停患者如能及时实施CPR,可显著提高生存率。CPR的培训在国外十分普遍,在国内普及率则远远不够,医务人员外的人群掌握CPR的少之又少,那有人会问,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改如何施救?
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比老的CPR,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房气道和人工呼吸”,其中的CAB就是指“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这一急救顺序,简言之,就是判断患者心跳骤停后,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然后再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步骤,对于没经过培训的人,可以仅仅做胸外按压,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具体操作:
1、判断是否心跳停止:一般是摸颈动脉,在喉结的水平,在肌肉的内侧,正常情况下能摸到动脉搏动。
2、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间,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按压深度5cm以上;
3、开放气道:让患者平躺,按额部,拖下巴,张开嘴去除口内污物,保证气道通畅;
4、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对口内吹气至胸骨抬起,吹气和按压次数的比例为2:30。
对于心梗的预防措施,主要就是定期体检,一旦查出有问题要及时治疗,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俗称三高),更要及时治疗控制;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时间,健康饮食,尽量避免加班熬夜,戒烟戒酒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