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位患者,年龄相差不大。一位38岁,一位41岁,这个年龄段都处在家庭和事业的最忙碌时期。38岁的患者,每逢生理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痛经。月经期总要有3天卧床不起,痛得要死,经量特别大。行经的那几天全家都如临大敌,真是痛苦不堪。不用说上班和外出,连日常的家务,接送女儿上下学都成了奢望。最后只能靠药物止疼。她曾经向我提出切除子宫的要求,这是多么无奈的选择。
而我的另一位患者,也是被无法忍受的痛经折磨,主要症状是,经前疼1天,月经期疼3天, 经后再疼6~7天,经血量虽不多,但疼痛越来越明显,逐渐开始需要吃止疼药才能度过每个月的生理期。
我的这两位患者,虽然症状有些差别,但患的是同一种疾病――子宫腺肌症。
经期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疼痛?
子宫腺肌症,通俗地讲,就是子宫的肌肉和腺体出了“毛病”。子宫由三层组织组成,最里面是子宫内膜,中间是肌肉,外面是一层和腹膜一样的浆膜。正常情况,子宫内膜应在肌层下面,它们之间有界限。如果子宫内膜和浅表的肌肉层受到损伤,如分娩、多次人工流产和刮宫等,子宫内膜将“乘虚而入”,生长到肌层中。在肌肉里的子宫内膜可以和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充血、水肿甚至出血,会引起强烈子宫收缩而出现剧烈下腹痛(图1)。
图1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所表现的症状
前面两位患者的病症非常具有典型性。子宫腺肌症,以月经过多,进行性痛经为主要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感伴有恶心呕吐。这种病常导致不孕或贫血。
明显的痛经常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典型临床过程是,开始出现月经期小腹痛,通常越来越重。一般要用止痛药,不少患者需要打止痛针。有的妇女疼得在地上打滚儿,打止痛针也不能完全止痛,久而久之,打止痛针效果也越来越差,以致不能坚持日常工作。
更不幸的是,子宫腺肌症还有合并不孕的问题。这在年轻的女性中尤为痛苦。不仅有每月难以言表的疼痛,还有不孕的问题,多方求医,身心俱疲。
子宫腺肌症诊断依据
中年生育期妇女,有继发性、逐渐加重的痛经,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肌病。细致的妇科检查、B超、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子宫腺肌症患者能怀孕吗?
子宫腺肌症常好发30~50岁的妇女。通常这群患者多已完成生育任务,不用再担心不孕的问题。但近年来,20多岁的年轻人、超过30岁仍未生育的女性患子宫腺肌症者明显增加。这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
一旦患上了子宫腺肌症,年轻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会不会不孕? 一般认为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尤其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容易导致不孕。这类患者子宫肥厚又容易有盆腔黏连等并发症,不利于排卵及胚胎着床,自然怀孕率不高。幸运的是,年轻妇女有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并不多见。如果是轻微子宫腺肌症患者,仍是有机会怀孕的。
子宫腺肌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妇产科医生来说,我们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年轻还有生育需要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或保守性手术,尽量保住子宫是首要考量。
药物治疗有很多选择,如镇痛药、口服避孕药,GnRHa(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等,主要用来缓解症状。近年来,用于临床的缓释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商品名,曼月乐)可明显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痛经和盆腔痛、月经过多等症状,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图2)。
图2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宫内节育器
这是一种特殊的宫内节育器,含孕激素,每日定量恒定释放药物,起到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方面,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这是一种建设性的手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增加妊娠机会,或者免除子宫切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因为复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术后用药预防复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能做完手术就以为结束了,我常会嘱咐患者要定期随访。子宫全切适用于年长、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一种破坏性的手术,但疗效可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