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损伤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手术相比,踝关节微创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较快,并可以较早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等优点。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加速组织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观察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两组患者微创术后均采用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毫米波治疗。康复治疗组于术后第1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平均4周。
第l阶段:制动康复训练:
术后0--4周,术后患侧踝关节石膏或支具固定。
术后第l天,抬高患肢,主动活动足趾。术后1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主动活动,每次10下,每日2~3次,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并进行臀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持续5~10秒,每次lO下,每日2―3次。术后2周分别进行150、30。和60。直腿抬高运动,持续5~lo秒,每次10下,逐渐增加运动量,每日2~3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冰敷15~20min。
第2阶段:保护性康复训练:
术后4~8周去石膏或支具同定,佩戴踝护具保护。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臀肌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训练,以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避免过早、过度进行踝关节内翻动作训练。术后6周,患肢开始负重练习,负重从25%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至50%、75%和100%,逐渐开始日常生活活动(ADL)无痛范围内训练,每次练习20--30下,每日2~3次。
第3阶段:增强肌力康复训练:
术后8~12周,增加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训练,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完成踝关节最大范围的运动,加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胫前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抗阻训练,肌力训练应强调高重复、低负荷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30-40下,每日2~3次。开始进行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进行步态训练和姿势矫正教育。
第4阶段:运动功能恢复训练:
术后12~16周,继续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胫前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抗阻训练,并逐渐增加阻力,每次30--40下,每周3--4次,进行站位蹲起、提踵及前足高站提踵训练,进行足部柔韧性和小腿及足部伸展性训练,继续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和运动能力的训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12周、16周和24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康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以及患者主观感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治疗组在评分和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