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家的小宝宝经常会不知不觉的出现尿床,内裤被尿液打湿等现象,并且有的家长还发现小朋友没有办法控制排尿,别急了就会尿到裤子里面。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可能提示这些小孩子有尿失禁。
那么,什么是尿失禁呢?一般说来,不管在成人还是儿童,尿液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下流出来就叫做尿失禁。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尿失禁发生时候的情况都相同,有的小孩子是连续的不自主的出现尿失禁;有的小朋友则是在哭吵,用力大便,咳嗽等情况下出现尿失禁;还有的小朋友是憋尿憋不住的时候出现的尿失禁。
科学表明,小婴儿时期的膀胱排尿功能尚未发体育完善。因此,婴儿时期的小宝宝比较多的出现尿失禁症状。在小宝宝成长到1岁左右的时候,膀胱感觉开始发育健全,这个时候如果憋尿,宝宝会有明显不适的感觉,而排尿以后会重新回到安静状态。相对地,这个过程中膀胱容量也会增加,每天排尿的次数从刚出生时的每天20次逐渐减至每天10次左右,并保持这种排尿状况直至2岁左右。在2~4岁左右,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其真正的膀胱控制功能才开始发育。在大约18个月左右,宝宝会表现出控制膀胱排尿和适当延长憋尿时间。这简单的一个进步主要归功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父母对宝宝如厕的训练以及宝宝自身的智力上对排尿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宝宝能感觉膀胱涨满或膀胱空虚,或根据需要能适当延长憋尿时间,那么说明宝宝即具备了良好的控尿能力。达到上述的控制能力还是不够的,最完善的控制能力是宝宝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启动或忍受排尿行为。一般性的,当宝宝长到4岁左右,除自主启动排尿外,大多孩子能具备基本的控尿排尿能力。
大多数的宝宝在学龄前(4~6岁)的时候基本掌握了排尿控制能力,家长对其的排尿训练基本完成。尽管如此,这个时期偶尔日间尿失禁的情况也是多见的。分析下来,基本上有如下原因。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决断能力一般较差――孩子经常不能判断膀胱憋尿其实已经到了自己能承受的极限,继续忍受憋尿最终因膀胱过度充盈而产生尿失禁。一般性的随着孩子心智以及排尿能力的提高,这种情况也将自行改善。如仍反复出现尿失禁,旧应该及时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尿失禁。比如有的父母对自己宝宝的如厕训练操之过急,年龄过小的孩子会因为神经系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导致父母的良苦用心变为徒劳,从而也会表现出宝宝的尿失禁现象。还有的宝宝因为行为发育存在一定问题,除了表现为尿失禁以外,还可能还存在学习和相处等问题。还有的小朋友因为心理压力较大,害怕频繁排尿或尿裤子以后被家长责骂而出现尿失禁。
其实,不管什么原因,发现孩子有尿失禁以后,治疗一定要及时。父母平时除了多掌握关于尿失禁方面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到医生那里寻求咨询和帮助。此外,治疗尿失禁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到正规医院寻求解决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