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主要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肾动脉狭窄主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以及动脉壁肌纤维发育不良,其中动脉硬化性的发病率最高;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起病年龄<40岁,主要为肾动脉开口处的病变。肌纤维发育不良多见于未成年人、青年,最常累及肾动脉,动脉造影上主要表现为肾动脉中段的局限性狭窄或者串珠样改变,可以合并动脉瘤。
肾动脉狭窄行外科治疗的指征是:肾动脉直径狭窄50% 以上,跨病变收缩压差>20mmHg,有血运重建的局部条件;病肾功能未完全丧失:患肾长度>8cm,Scr<445umol/L,彩超阻力指数(RI)< 0.8和肾小球滤过率>10ml/min;排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其他继发性肾病;大动脉炎非活动期。
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因有所不同。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鉴于传统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风险高,首选腔内治疗。由于病变多累及肾动脉开口,腔内治疗首选球扩式支架成形。
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首选手术治疗,同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球囊扩张成形,但不建议支架植入。
肌纤维发育不良多累及肾动脉中段,首选球囊扩张,如果扩张后出现夹层或者明显再狭窄再考虑植入支架。但是如果病变位于肾动脉开口,患者已经成年,建议采用球扩支架成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