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无小事,医疗行业风险极大,医疗行为正如医学泰斗张孝骞导师所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一警言也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几十年来我和所在单位同道诊治几十万病人,抢救上百例重症患者,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我的做法和体会是:值班不睡着,闲时病房瞧 ,新老认真看 ,难病常思考 ,重病全力治 ,学习医术高 。
值班不睡着
值夜班不管在小诊所还是在大医院,都是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首要任务与职责。值班自然要收治病人,观察病情变化,问史、查体、书写病历、开医嘱、检查单,忙得不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我通常接班后先全部查房一次,做到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做好预案,不致手忙脚乱。对重症或当日住院者,中途至少查看一、二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血压、血糖、体温过高、心率过快或过慢,予以适宜处置,防患于未然。睡前再巡视一次病房,即使躺在床上也在回想重症处置是否合理?病情会有怎样发展变化?
预后如何?疑难病人如何确诊?几十年来夜班我几乎都是和衣入睡,不敢睡着,听见走廊有人走动就常起来看看,为的是分秒必争,及时救治。1987年秋某日深夜,听到护士小马急促的脚步声,不等她叩门就已出去,她说;“主任,快,抢救室老戴呕吐了”我大步赶到那里。戴某,部属老干部,3天前因昏迷、瘫痪2小时入院,影像学检查示脑干出血,经救治病情稳定。我检查发现
呼吸变慢,瞳孔不等大,遂按脑疝治疗,几小时后转危为安。此后10多年又反复住院,前不久,我在楼道遇见他,虽不能讲话,但仍点头示意。
闲时病房瞧 作为临床医生顾名思意
就要经常到病床边去,只有亲自问史、查体
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要观察病情变化更是如此,只有多次询问、检查才能了解实时病情,获得重要体征。一旦观察到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如蝶形红斑、二尖瓣面容、杵状指、哮鸣音、发作性抽搐、叹息样呼吸、闻及海鸥鸣
、奔马律对于明确诊断与判断预后极有帮助。几十年来我已养成习惯,不管夜班、白班闲时就去 看病人 。某年6月凌晨,我去监护室
巡视,恰好见到某老年女性,双眼上翻,上肢抽搐,心电监护示心率32次,陪床家属仍在熟睡,我立即按阿斯综合症进行处理,十多分钟后恢复正常。1998年秋某日上午,又到病房巡查,见一女性,在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闷、憋气、烦躁不安,我疑为输液反应,立即赶过去,见输液瓶已空,随即予以吸氧等治疗。本例因间脑综合症高血压脑病加压脱水治疗,某护士忘记按时观察处理所致。作为科主任、老党员,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以病房为家,心系病人。从医几十年以来几乎每天都牵挂着科室、病房,每次开会、出差定要安排好科室工作,每天有高年资医师坐阵。每逢节假日,医务人员少,而来就诊者往往病重复杂,稍有疏忽更易发生意外,因此我总坚持多值班。即使在家休息也常看书、查资料,如见到需要观察某种体征、进行某种检查,就会随即到病房观察处理。
新老认真看
即对新老就诊者都要认真对待。医生一般对首诊病人多能仔细询问,认真查体,而对老病人往往习惯思维、简单从事,有时易于发生差错。因为病人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常常发生变化,只有按照实时状况调整用药、合理处置方获满意疗效。多年来我坚持新老病人同样认真对待。对别人意见应当尊重,但不能盲从,自己要思考、辨别。2009年5月某日,一位54岁患者,诉说右上胸痛、憋气,在某大医院按冠心病治疗一月无效。我检查分析,患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右侧胸痛在冠心病少见,胸痛性质不支持,且按冠心病治疗无效,中年持续胸痛应警惕肿瘤,遂查CT发现右上纵膈肿瘤。1989年冬某日深夜,得知一位即将出院的脑梗死患者突然呕吐、昏迷,我立即赶到病房。徐大夫问:“夜间安静状态下发病是否脑梗死再发?”我检查发现血压很高,瞳孔散大,按脑出血脑疝救治,并通知家属来院,虽经通宵奋力抢救也无力回天,但家属看到我们已尽全力,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难病常思考
每遇疑难危重病人我总是经常思考,不断看书,查阅资料,或是与同道探讨,或是请会诊、送检查,直至诊断明确、治疗收效才放心。某女,25岁,因腹痛、停止排便、排气5天入外科病房。既往有3次肠梗阻史,且一次行手术治疗,此次经对症治疗好转,但随后出现频繁发作性四肢抽搐而转入神内病房。先后相继出现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低血钠、四肢瘫痪、声嘶、吞咽困难,脑电图示广泛慢波,脑脊液蛋白增高。我思考,抽搐常见于癫痫大发作,但从发作形式及脑电图所见可以排除。植物神经性发作临床常见心动过速、高血压、寒战、发热,少数伴意识障碍、四肢抽搐,但腹痛、瘫痪难以解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可引起瘫痪,但其它表现不支持。查阅资料,血卟啉病为罕见不明原因代谢病,急性间歇性肝性血卟啉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腹部及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下视丘受损可有低钠血症,颅神经受损出现声嘶、吞咽困难,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有高血压等表现,其尿加热呈红色为其特征表现。我随即取尿液放在热水器上,不到10分钟变成柠檬色,提供有力佐证,后经协和医院检查确诊。曾在内科系统进行病例讨论,且发表在航空航天医药杂志上。
重症全力治
医院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要做到有序有效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制定预案、规范流程、常备不懈、随时应战、分秒必争、紧张有序。1968年9月某日下午,我到洛阳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患儿,因肺部感染肌注青链霉素,尽管皮试阴性,为防止意外我们常规留观
半小时,约20分钟左右,患儿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呼之不应。我立即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陪同转院,10多分钟后到其急诊室,查心电图示心跳停止,帮助进行心脏按压,30多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而化险为夷。1987年夏某日晚,我在原外科楼门前见到一辆三轮车,医生的警觉使我意识到急诊室可能有重病人,就赶到那里。王淑荣医生正在给一民工作心电图示急性心梗,不一会出现室颤,我们就在诊断床上
进行心肺复苏,常规应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3小时后抢救成功,尽管全身是汗,筋疲力尽,但都感到很欣慰。2005年某日中午,我闻讯一位即将出院的DDV中毒患者突然呼吸骤停,邱志勇大夫立即口对口呼吸,并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我赶到病房组织抢救,使用呼吸机及对症处理,又急请朝阳医院会诊,
诊断为中间综合症,他们遇见2例,仅一例抢救成功。当日我12点多回家,凌晨4点又赶到病房。经过9天9夜全科共同努力,患者终于痊愈出院,避免了一起医疗事故。
学习医术高
医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疾病各自特征为依据,采用药物和器械来解除病痛。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和病人生命打交道,学习业务就显得更为重要。业务水平低,知识不足,诊治不当,不仅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加之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我体会学习的自觉性、持久劲来源于进取精神及事业心,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永不自满、精益求精。首先是学习本专业,其次是与本专业有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知识,再次是有关诊断、治疗新技术与新进展。对于在职人员来说,以自学为主,向书本学习,向周围同志学习,参加讲座、学术会议、病例讨论、进修培训。即使退休返聘我还常参加学术会议,看书学习,有时到协和图书馆或亚运村图书大厦看书摘录。功夫不负有心人,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早年参加新医学思考病例讨论多次获奖,即使在全市病例讨论会上也多次发言,获得好评。曾诊断或治疗了绿色瘤、肺结节病、马凡氏综合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疑难病例。也避免不少误诊与医疗纠纷。2003年春天,非典肆疟
,病房每天常规紫外线消毒,某女在输液治疗,护士忘记属其双眼盖上,出院第2天她左眼结膜充血、不适,家属认为是紫外线所致,要求赔偿、吵闹,我分析如是紫外线引起应是双眼发病,交谈中了解到患者一年来有口干、眼干、鼻干史,疑诊干躁综合症,要他去协和医院确诊,并达成协议,如是该病就不要来闹,不日告知果真如此,也就不了了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