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史查体全面认真
收集资料是正确诊断的前提。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几乎完全依靠病史、体征与常规检查,即使在大医院,无论仪器如何先进,它们也只能是人体感官延伸,并不能代替问史查体。相反,只有在对病人仔细全面询问,对体征正规严格检查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应用这些仪器。如某中年男性,因低热、咳嗽、乏力一个多月,查体无异常所见,先后按“上感”、“结核”、“伤寒”治疗无效,遂转上海某大医院行多种检查,多次会诊,又取肺组织活检,才拟诊为“肺结缔组织病”。但三个月后又出现偏瘫、失语,一次偶然的机会,家属发现咳在地上的痰呈异样,要求查痰,方确诊为肺吸虫病。追问病史始知患者发病前曾吃醉蟹几只。又一位16岁女性,因腿疼月余,抽搐4小时,以“抽搐原因待查”入院。量左上肢血压为160/110mmHg,与年龄不符,而右侧量不出,且右颈动脉,股动脉搏动减弱,右上腹可闻及杂音,遂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症状性癫痫”,次日,主任查房也表示同意,后经血管造影证实。某中年男性,因上腹痛、呕吐、发热、消瘦在外地查磁共振诊断为“胆囊癌肝转移”,抱着一线希望专程来京,经仔细询问,既往有类似发作,应用抗生素好转,而疑诊胆囊炎、胆结石。后查腹部B超示两块结石,分别位于胆囊底部及颈部,且经手术证实,胆囊壁厚1.3cm。
特别所见特别重视
所谓正确诊断乃是揭示了疾病本质,符合客观实际的诊断。各种疾病虽有其共同规律,但在具体病人身上,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个体反应等因素互异,其表现可以千差万别。医生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那些特殊检查,如CT、磁共振,对于脑血管病、肿瘤,B超对于心血管病确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那些特殊症状与体征往往反映本质或提示诊断的重要线索,故应特别重视。某年轻女性,因头痛、呕吐6小时,急诊来院,腰穿示血性脑脊液,而疑诊“蛛网膜下腔出血”,请主任复作腰穿,也诊断为此病而入院治疗,但进修医生检查发现其鼻腔与右耳道有血迹,显然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难以解释,而推测为颅底骨折所致,又见患者回答问题有隐晦之处,故又复查发现头皮血肿,作头颅X片证实为颅底骨折。张某,因上腹痛4小时入院,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区双期杂音及手指较长而拟诊“马凡氏综合征”,后经超声检查证实。某男,9岁,因发热3天,肌注安乃近后出现荨麻疹,且伴心悸、右膝关节痛,疑诊急性风湿热,后又出现右小腿肿痛,而以“急性蜂窝织炎”收入院治疗,但仔细检查患者右膝关节并无红肿,而其胫骨粗隆明显压痛,这是疾病的本质所在,为骨髓炎的有力佐证,一年后患者出院时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急性骨髓炎,急性蜂窝织炎,慢性骨髓炎。”
反复推敲 辩证思考
分析疑难病例,往往将全部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病例特征,再抓住一个主要矛盾或一组症状,联想到几种可能,应用排除法逐步缩小范围,推测病变部位与性质,提出初步诊断,并用其解释临床表现,如解释得越合理,越充分,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也越大,如不能解释其主要临床表现,还要考虑同时患有二个或多个疾病或并发症,甚至是其它疾病之可能。某男,56岁,他人发现倒地而送急诊室,心电图示Ⅲ°A-VB。但患者常欲坐起,烦躁不安,单纯心律失常难以解释,疑合并颅内疾患,查瞳孔双侧不等大,右颞部皮下血肿,提示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后为头颅X片及脑血管造影证实。又如某男,因突然失语,继而构音不清,左侧偏瘫1年入院。检查血压160/100
mmHg,肝脾肿大肋下3
cm。本例特征为“高血压、脑血管栓塞、肝脾肿大”,脑血管意外为常见病,肝脾肿大亦病因甚多,但同时兼有者仅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纤维化,又查得血红蛋白为19.5克,红细胞670万,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请北医大教授会诊,亦同意上述诊断。某女,26岁,因尿潴留第四次住泌尿外科,查脑脊液及脊髓核磁均未见异常,请外院会诊亦未明确诊断。请神内会诊检查发现左Hoffman阳性,局部有感觉障碍,又了解到患者半年前有一过性视力障碍,故病变累及视神经与脊髓,又病程反复缓解发作,而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后经治疗好转。
学习更新 提高水平
医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疾病各自特征为依据,采用药物或器械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和病人生命打交道,学习业务就显得格外重要。业务水平低,知识不足,诊治不当,不仅影响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加之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笔者体会,学习的自觉性,持久劲来源于进取精神及事业心,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永不自满、精益求精。首先是学习本专业,但不满足记诵简单概念,而是要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区别与联系,熟悉疾病特征;其次是与本专业有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知识,再次是有关诊断,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不断提高诊治水平。1992年去内蒙科右中旗医院协助工作。见一位8岁女孩,因贫血、脾肿大3年,先后到省会、吉林、长春等地也未能确诊。查体脾大脐下2
cm,红细胞增多,因未见过此病就翻阅资料,对着图谱阅血涂片而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女,25岁,因腹痛、停止排便、排气5天入院,既往有3次肠梗阻史,且1次行手术治疗。此次,经对症治疗好转,但出现发作性抽搐而转科治疗。后渐出现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热、血钠低、四肢瘫痪、声哑、构音障碍、排尿困难、脑电图示广泛慢波,脑脊液蛋白增高。抽搐常见于癫痫大发作,但从发作形式、脑电图可除外。植物性神经发作,临床常见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寒战、发热、少数有意识障碍、四肢抽搐,但腹痛、瘫痪难以解释,亦不支持腹型癫痫。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引起瘫痪,但本例易除外。而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亦可除外。血卟啉病为罕见、原因不明代谢疾病,急性间歇性肝性血卟啉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腹部及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下视丘受损可有低钠血症,颅神经受损出现声哑、吞咽困难、植物神经障碍可有高血压,偶有括约肌障碍。本例尿经加热后呈红色,经协和医院查尿卟胆原、血卟啉阳性而确诊。总之正确诊断取决于医生的知识水平,临床资料,思维方式及临床经验。然而,正如张孝骞导师所言:“事实上做到诊断的完全正确是不大可能的,每一诊断无论如何深化,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阶段的认识。”临床医师正视这一点,就能谦虚谨慎、刻苦努力、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