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睡眠障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解释也都停留在假说阶段,对失眠的定义仍然停留在主观元素方面,有学者将失眠症定义为:“临床上通常指较长时间内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连续睡眠维持障碍、早醒、醒后难以入睡等。”并对失眠症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共包括 10 个亚型 :适应性失眠、心因性失眠、异相失眠、特发性失眠、睡眠卫生不良、精神障碍导致的失眠、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失眠、医源性失眠、未分类失眠和生理性失眠。然而过多的分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眠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显然从解剖意义上的病理分析角度很难对失眠有一个清楚的描述,治疗上更缺乏有效而持久的疗效。
睡眠障碍在中医的历代文献中,归属“不寐、梦魇、游魂”等,但主要以“不寐”为主。对于睡眠的发生过程,中医认为是“阳入于阴”、“阳潜藏”的表现,当阴阳平衡机制失灵,则会产生不寐。上述理论在“心肾不交”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一、心肾不交是导致不寐的主原因之一
在人体的脏腑中,心与肾是一对典型的“阴阳”,而中医的心又是主管思维意识的,这样不寐等问题的脏腑定位就多在于心与肾。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肾属阴而心属阳;在易经八卦中,水为坎,火为离,上离下坎就形成既济卦,该卦的意思是水火相济,“刚柔正而位当也”,水升而火降,就是心肾相交的自洽圆融状态,睡眠的质量比较高,阳的本质是兴奋的,向上的,如何能降?阴的本质是抑制的,向下的,而又如何能升?按照八卦的“爻”,坎卦的卦象是一阳陷二阴,故水中有真阳,而离卦的卦象是一阴陷二阳,故火中有真阴,这样就解决了水火的升降问题。
临床上虽然心肾不交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表现是睡眠障碍,即不寐,从历代名医的论述也说明了这一点。《临证指南医案?不寐》曰“不寐之故, 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
二、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理论溯源
心肾不交导致不寐的治疗方法,往上可追溯到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咽痛、胸满心烦、不得眠等心肾阴虚阳亢证的黄连阿胶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外,《伤寒论》中治疗肾虚而致心火亢于上的猪茯汤、猪肤汤,治疗心虚而肾水冲于上的苓桂甘枣汤、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中治疗“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这些方剂以恢复心肾相交为宗旨,对后世医家治疗心肾不交失眠具有重要的启发。
除伤寒金匮提到的以外,历代通过交通心肾治疗不寐的方药还包括:1、《韩氏医通》提到的交泰丸,由黄连、肉桂按10:1的比例组成;《景岳全书》内的酸枣仁汤,2、《辨证录》内的上下两济丹;3、《摄生密剖》中的天王补心丹;4、《是斋百一选方》内的朱雀丸;5、《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朱砂安神丸;6、《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孔圣枕中丹,而交通心肾的常用药物则包括黄连、肉桂、远志、莲子、茯苓(神)、柏子仁、五味子、生地等。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道明了消化系统问题与睡眠的联系,但中间具体是什么作用机制,有各种解释,有不少人认为中间环节正是心肾不交。《证治准绳》曰:“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道家交媾心肾,以脾为黄婆者,即此意。”《丹溪心法》说:“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张聿青说:“不知水火不济,非水火不欲济也,有阻遏水火相交之道也,中枢是也。”说明了脾胃升降协调,为心肾交通之枢纽,脾胃导致的失眠和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貌似不同,而本质却是一致的。
三、心肾不交型不寐的分型
心肾不交导致不寐还可以做进一步分型。《辨证录?不寐门》指出:“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肾也。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夫心肾之所以不交者,心过于热,而肾过于寒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矣。然则治法,使心之热者不热,肾之寒者不寒,两相引而自两相合也。”可见心肾不交型失眠还应该进一步探究主要是心所主还是肾所主,病理环节应该区分究竟是心病不交与肾还是肾病不交与心,或者是脾胃不能斡旋其间,并分别采取有侧重的应对措施。
心肾不交临床上除失眠外,还常伴有其他兼证,如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i膝软、梦遗、咽干口燥、便秘、腹胀、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也有助于我们判断心肾不交的具体类型,偏于肾阴不足的,常有劳倦、遗精、白浊、健忘等症状;偏于心火过亢的,常有心神不安、咽干口燥、舌红等症状;偏于脾胃功能失调的,有便秘、腹胀等症状。
心与肾同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两脏不是孤立的存在,彼此之间有合作,有制约,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理论有诸多阐发,据初步归纳总结,中医学内涉及心肾相关的专业术语就有心肾相交、心肾不交、水火既济、阴虚火旺、水气凌心、坎离相交、交通心肾、君相火旺、心肾阳虚、肾虚血瘀等等,从现代的疾病分类来看,中医的心肾相关疾病至少涉及精神情志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等。心肾不交是最能反映心肾之间病理关系的一个术语,失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除此以外,像遗精、淋浊、阳痿、梦魇、游魂、怔忡、出汗、尿血、崩漏、水肿、惊悸、心痛、消渴等疾病也多多少少与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等心肾相关的生理、病理有关,现代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了心肾相关的疾病谱,诸如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心衰等也被纳入进来,很多现象也可以从心肾不交的角度得到解释。通过对睡眠障碍的历代医案分析,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心肾相关的理论,指导其他相通疾病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