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以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临床上常于夜间出现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首先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也可发生于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关节,发作前无先兆,但常有诱发因素,如外伤、手术、徒步跋涉后、饮酒过多、食用海产品过多及精神紧张、疲劳、感染等。
一、中医病因病机:
痛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就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湿浊热毒之邪闭阻经脉有关。素体肥胖或喜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嗜烟酒之人易导致湿浊蕴伏体内或留着于经脉之中,日久不祛宜蕴热化毒。平素人体气血通畅尚不足为害,常因饮酒、进食肥甘厚味助湿生热,加之夜间阳气潜藏,气血流通缓慢,湿热之邪便会聚于关节、皮下,痹阻经络,而发生红肿热痛。所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着重于清热利湿解毒,再佐以活血通络等药物,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湿浊热毒内蕴是痛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湿浊郁久蕴热化毒,流注关节、阻滞筋脉骨节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而湿聚成痰,痰浊瘀血凝滞是痛风反复发作的根源。我们以清热利化湿、解毒降浊、散结通络为治疗大法,并研制成治疗痛风病的系列方药。
二、辨证施治、分期制宜:
经过临床实践观察,我们一般把痛风分为四期:一、痛风急性发作期;二、痛风间歇期;三、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四、痛风性肾病期(又称慢性高尿酸性性肾病)。临床实践证明:痛风系列方药对各种类型和各个病变时期的痛风病均有良好效果。在急性期,它可以尽快控制和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在间歇期,它可能调节体内嘌呤代谢,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或防止急性炎症的发作;在痛风石形成后,它不仅可以消除关节肿痛等症状,还能在短时期内使痛风石溶解、吸收、消散,防止痛风石破溃和关节软骨损害,促进已破溃的皮肤愈合。痛风系列方药还可以保护肾功能,使痛风肾患者减少透析次数或免于透析。
1、痛风急性发作期: 起病急骤,多数病发在夜间,突然关节剧烈疼痛,以第一跖趾关节、足趾关节受累较多,其它依次是足背、踝、足跟、腕、手指等关节。发病初期,一般为单个关节发生炎症,跖趾关节发炎率占50%以上。症见局部红肿热痛,肤色暗红,有烧灼感,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剧。可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治疗从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降浊、消肿定痛立法,予痛风1号方:主要有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秦皮、灵仙等组成。
2、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期执自行恢复或经治疗后恢复后,仅表现为尿酸血升高,无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周围及耳廓无痛风石沉积,无肾结石等,为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舌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
治疗宜从健脾利湿、升清降浊立法;予痛风2号方,主要由土茯苓、云苓、白术、薏苡仁、葛根、泽泻、威灵仙等药组成3、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一般由急性期发展变化而来。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每次发作所波及的关节也逐渐增多,缓解期缩短。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但局部红肿灼热感无急性期明显,关节出现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耳廓、跖趾、指间、掌指关节等处可见痛风石,部分病人痛风石可增大、溃破后可见豆腐渣状白色尿酸盐结晶排出。也有一部分病人尿酸盐积于肾脏形成结石,出现腰痛、尿血。舌暗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或细涩。
中医治疗从健脾利湿泄浊,祛瘀散结、通络止痛立法,予痛风3号方:主要有猪苓、苍白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莪术、山慈菇、土贝母等组成。
4、痛风性肾病期:又称慢性高尿酸性性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约90%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约有20%的患者有尿酸性结石。其肾脏病变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肾小管能尤其是浓缩功能减退常为肾脏病最早期的表现,患者常有腰部酸痛、轻度浮肿、中度血压升高等表现,以后可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受累,滤过率下降(尿频、夜尿增多),肾功能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舌淡黯、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弱或沉细弱。
中医治疗宜从益肾健脾泄浊、化湿通络立法,方选用参芪地黄汤合四妙散加减。主要由黄芪、党参、山萸肉、生山药、茯苓、泽泻、苍术、薏苡仁、黄柏、威灵仙等药组成。
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痛风系列药物具有四方面作用:(1)、可以抑制内源性尿酸的生成速度和数量,进而促进尿酸水平下降;(2)、有明显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研究表明:体内尿酸的三分之二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三分之一通过肠道排出。该药能明显促进肾脏和胃肠道排泄尿酸,而不影响肾脏和胃肠道其它正常功能,减轻尿酸盐对肾脏的负担,减少了痛风肾和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机率;(3)、能促进痛风石的溶解、吸收和消散,保护关节软骨免受损害;(4)、长期服用该药,可以保护肾功能、使体内嘌呤代谢逐渐恢复正常。
另外,痛风患者尤应注意饮食宜忌。平素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除注意少食上述助湿生热的食物外,尤应忌食豆制品、高蛋白(鸡蛋、牛奶除外)、高嘌呤(主要为动物内脏、海鲜、肉制品等)食物。以使治疗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验案举例:
患者,男,42岁, 2003年3月6日初诊。
主诉: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3天,加重1天。
病史:3天前参加同学聚会后夜间突发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色发红、触之发热,压之痛甚拒按,今天疼痛加剧,行走困难,伴有头痛,微发热恶寒,要求中医治疗。查: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色暗红紫,灼热,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有高脂血症病史三年。
诊断:中医诊断:痹病 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痛风 急性发作期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降浊、消肿定痛。予痛风I号加减。
处方:黄柏、苍术、忍冬藤、秦皮、威灵仙各10g,薏苡仁30g,汉防己、川牛膝各15g,土茯苓3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日一剂。
2003年3月12日复诊:患者诉服用2剂后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大减,再服3剂后疼痛消失,已无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滑细。予痛风II号方(主要由土茯苓、白术、薏苡仁、葛根、泽泻、威灵仙等药组成)7剂调理善后,同时患者忌饮酒,忌食高嘌呤的食物,适量饮用苏打水。追踪观察10个月未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