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成人,腹股沟疝以斜疝为主,也有部分直疝,而儿童腹股沟疝几乎都是斜疝,且其发病因素以先天性因素――鞘状突未能闭合所致。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位于后腹壁的睾丸逐渐向下移降,在接近腹股沟内环处,将腹膜向前推移,形成鞘状突,睾丸紧贴在腹膜鞘状突的后面,渐移降至阴囊。在正常发育下, 鞘状突在出生不久,开始萎缩,除在睾丸附近处形成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完全闭合成条索状组织。如果腹膜鞘状突不能闭合而继续开放,即形成所谓的鞘状突未闭,它是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薄弱,儿童腹股沟管短等其它因素也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整个鞘状突管未闭合,腹腔内容物可以沿鞘状突(疝囊)到达阴囊部位,这种情况为绝大多数。另一种是鞘状突管近睾丸部分闭塞而精索部分未闭,疝囊止于精索部,腹股沟肿块较小且不到达阴囊,有人称其为精索疝。但在治疗原则上,这两者并无区别。
最常见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是小肠,这大概是腹股沟斜疝俗称为小肠气、疝气的原因。如果小肠长时间的脱出、小肠卡在疝囊环口部位不能回纳即为腹股沟斜疝嵌顿。进入疝囊的小肠被嵌顿后,小肠血液循环受障碍,可引起患儿剧烈痛疼,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便血和发烧症状。此外婴幼儿的嵌顿性疝中,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以导致睾丸缺血,引起睾丸梗死。虽然没有男孩发病率高,但女孩也有腹股沟斜疝,由于内环口与卵巢、输卵管相距近,所以女孩的疝内容物除了小肠外,卵巢、输卵管也是很常见的,在卵巢下降到疝囊的过程中,可以合并卵巢血管蒂的扭转,所以在女孩,即便没有环口部位的压迫,也可能出现卵巢坏死的情况。另外,在女孩,输卵管、卵巢系膜甚至子宫可以随鞘状突一起下移,作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即形成所谓滑疝,手术处理时就相对复杂一些。
尽管腹膜鞘状突管在出生后可继续闭塞,临床上也偶有小儿腹股沟疝自愈的现象,但毋庸置疑的是:腹股沟疝自愈的可能性极小,等待自愈的代价可能是疝嵌顿的发生。腹股沟疝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我们不建议采用疝气带、反对注射治疗。疝气带的目的在于减少腹腔内容物进入疝囊的机会,并不能提高鞘状突闭合的机会,使用疝气带还可以造成疝囊的瘢痕形成、增加手术难度,另外如果在使用疝气带的同时有小肠掉入疝囊,小肠缺血的风险显然会增加。注射治疗是通过局部注射硬化剂,增加疝囊闭合的机会,但其成功率低,更主要的是注射后局部形成严重的瘢痕,可能影响睾丸血供和输精管通畅性,再次手术难度也明显增加。请各位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慎重考虑。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典方法,就是将鞘状突在接近腹腔的位置分离出并将靠近腹腔的一侧结扎,使腹腔与鞘状突不再相通。此手术技术非常成熟及安全,手术过程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复发率极低。由于疝囊紧贴输精管,有很多家长担心腹股沟疝是否会影响生育,从实践情况来看,只要仔细分离疝囊,完全可以避免对输精管的损伤。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理论上新生儿期就可以进行,但考虑到6个月内的小儿腹股沟疝嵌顿机会相对小、疝囊也很薄,国内很少常规在6月内进行手术。但对于嵌顿性疝不能手法复位者、有嵌顿史者、巨大疝等情况,应该尽早手术,从笔者和同行的经验来看,也是安全的。季节、气候等不影响手术时间的选择。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小儿,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或其它疾病急性期的儿童等宜暂缓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