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多发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对于老百姓来说,大致相当于平时所说的“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但又不完全等同。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表现出来的相应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受压迫的神经根部及其血管受压后出现缺血、缺氧、神经根局部水肿严重,髓核与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粘连,相应的产生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根,最终临床上出现腰腿疼痛、麻木、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基于上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原因分析,临床治治疗理念描述如下。
首要的是解除变性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防止神经持续性损害的加重,缓解局部椎间隙内的压力,给局部受压产生病变的神经组织的恢复创造基本的环境和前提,具体方法包括手术解除压迫、充分休息、药物减轻水肿、理疗等。
减轻受压神经根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减少突出的髓核与周围神经结缔组织的粘连,具体方法包括理疗、充分休息、药物(脱水、营养神经、消炎)、康复锻炼等。
稳定缓解期,应通过各种方法增强腰椎稳定性,重视对复发的预防,佩戴腰围稳定腰椎的同时应加强腰背肌及脊椎侧副韧带的牵拉和锻炼,适当配合牵引、按摩理疗,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在患者疼痛症状消失之后的很长时期内的生活、起居、工作均应特别注意,卧硬板床,纠正平时不正确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眠姿势中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久坐及长时间的弯腰动作及腰部的过度、过于剧烈的动作,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体质,防止肌肉的萎缩,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最终达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