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近10多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乙肝的防治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给社会公众和乙肝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恐惧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对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认识上的误解较为普遍:认为“大三阳”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不治疗不行,而“小三阳”则表示病情已缓解,不治疗关系不大等等。
一、何谓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有许多,其中临床上最常用最普遍的是乙肝五项(亦称“两对半”)检查,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 (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通俗易懂地说:抗原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抗体是人体产生的,用于对抗乙肝病毒。
所谓“大三阳”是人们对乙肝五项检查中,HBsAg、HBeAg、抗-HBc 三项阳性,其它两项阴性的俗称;
所谓“小三阳”则是对HBsAg、抗-HBe、抗-HBc 阳性,其它两项阴性的俗称。
“大三阳”是HBeAg(+) 抗-HBe(―)
“小三阳”是HBeAg(―)抗-HBe (+)
二、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临床意义
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以HBeAg / 抗-HBe阳性或阴性来区别的,因此,其临床意义与HBeAg / 抗-HBe阳性或阴性有关。 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份,常常与血清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同时存在,是乙肝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大三阳”可见于:急性乙肝的早期、慢性乙肝、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部分慢性感染者随着年龄增长,HBeAg可自然转阴,慢性乙肝患者HBeAg 每年自然阴转率约为25.6%,无症状携带者约为9.3%。
抗-HBe是人体免疫系统针对HBeAg所产生的抗体,出现于HBeAg转阴以后,抗-HBe的出现表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下降,患者病情大多趋于稳定。过去认为抗-HBe是HBV感染恢复或无传染性的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抗-HBe阳性的血清仍可能有传染性,只是远较HBeAg阳性的血清传染性为小而已。部分患者病情仍可出现反复。临床上“小三阳”同样可以见于:急性乙肝的早期、慢性乙肝、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部分肝硬化、肝癌患者。HBeAg不一定是慢性乙肝活动的标志,抗-HBe亦不一定是健康携带的指标。
三、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的直接关系。单纯从"大三阳"和"小三阳"来分析,并不能说明患者病情的轻重,即肝损害的程度。临床上通过乙肝五项的检查,我们可以了解乙肝病毒在人体内的存在状态及复制情况。"大三阳"相对于"小三阳"来讲,乙肝病毒复制相对更加活跃,传染性相对较强。由于乙肝病毒导致人体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人体复杂的免疫介导机制造成的免疫损伤,而非乙肝病毒直接损害肝细胞。乙肝患者病情的轻重与HBeAg阳性与否、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的多少无明显的平行关系。"大三阳"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肝功能损伤或任何临床表现,而仅表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甚至病情非常严重的重型肝炎患者则可能是"小三阳"。 乙肝患者病情的轻重,只有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结论,而不能根据"大、小三阳"来判定。因此,以“大三阳”和“小三阳”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是片面和不科学的。
四、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治疗
目前,乙肝的治疗仍然是一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尚无一种特效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因此,对于“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的治疗,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无论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原则上如伴有肝功能损害,都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合理的保肝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合理膳食,必要时可进行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肝功能也正常,则都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B超。复查如有问题,则及时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