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病灶部位在纵隔或气管腔的腔外,导致常规气管镜不能到达病灶,故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需要的活检及刷检标本。为此,超声气管镜源于临床的需要而诞生了,这种技术在国际、国内均属前沿技术。我院是国内首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之一,目前超声气管镜例数已达1000多例,无论从安全性还是诊断率以及病例数来说均为国内一流。
超声气管镜原理:将支气管镜与超声探头相结合,在气管镜前端安装超声探头,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粘膜下的病灶,气管外病灶以及气管外肿大的淋巴结。犹如给气管镜装了一双“火眼金睛”,让经支气管壁穿刺活检不再盲目,穿刺几乎百发百中,是一种安全性高、诊断率高、重复性强,手术创伤非常小的气管镜活检新技术。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可以获得常规气管镜不可获得的纵隔淋巴。活检在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直接进行,部位准确,取材满意,并发症少,创伤小。
超声支气管镜(EBUS)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诊断现状:临床上75%的肺癌患者被确诊为肿瘤已是晚期,许多病人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肺部阴影、剧烈咳嗽甚至咳血。一查就好几个月,经常会耽误病情。许多检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从体内取出样本才能完成,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检查手术也会给患者造成伤口,误诊率较高。
纵膈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常为肺部肿瘤科医生诊断的难题。CT的特异性28%,敏感性75%,准确性51%;EBUS为100%,89%,94%。以往对这类疾病的诊断通常在支气管镜下做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或纵隔镜检查,但这两种方式存在准确度差、取材不满意、风险高、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等不足。
超声气管镜的特点:通过双通道显示腔内和腔外的结构,同时可以观测检查血流,粘膜下病灶,评价气管内肿瘤浸润深度,可否腔内治疗,同时可引导肺周围病灶的活检。EBUS引导的淋巴结活检(EBUS-TBNA)可以观察病灶的大小和淋巴结侵犯范围,对肺癌的分期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指导选择最正确的治疗方案。
超声支气管镜的适应症:
u 气管、支气管粘膜下病灶(了解肿瘤在黏膜下的扩散范围、与隆突的距离,预测手术切缘,避免手术切除不全);
u 气管、支气管狭窄;
u 表面粘膜正常但疑有管壁或管外浸润性病(评估肿瘤气管支气管壁浸润的深度);
u 纵膈内病变:主要是淋巴结肿大性质鉴别(肺门和纵隔肿物或肿大淋巴结的性质)
u 纵膈、气管、支气管病变需要穿刺定位者;
u 气管、支气管病变治疗后疗效评估;
u 肺癌进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分期;
u 了解肺部病灶与纵隔结构的关系,决定有无手术指征;
u 分辨纵隔肿瘤和气管支气管原发肿瘤,尤其是判断实体瘤外压管壁还是侵润管壁,并可进一步明确气道外压性改变的原因(肿瘤、淋巴结、胸水或异常扩大的心血管腔室);
u 周围支气管小结节病灶;
u 判断食道癌有无气管支气管侵犯。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纵隔占位的活检,肺癌的病理分期。
n 对判断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n 对纵隔良性病变如结节病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准确率及灵敏度;
n 将肺癌的规范化治疗,纵隔疾病的诊断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n 对于准备手术的肺癌患者来说,这项检查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准确预估术后效果,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且整个检查过程都是无创伤的,患者的痛苦也小。
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对于肺部上皮性癌的诊断,EBUS-TBNA有望取代纵隔镜检查成为首选方法;
对于包括肉芽肿性病变在内的纵隔良性病变,EBUS-TBNA的诊断价值尚受到诊断设备及技术的限制,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淋巴瘤等特殊病变,纵隔镜检查尚无以替代,但EBUS-TBNA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早期筛查方法;
如何减少EBUS-TBNA检查假阴性率;
如何将EBUS-TBNA标本用于免疫组化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为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将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