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病因和发病情况】 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二、血脂异常: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三、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
四、吸烟: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五、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次要的危险因素还有:
1、肥胖;
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
3、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
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此种情况家族;
5、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近年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
1、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2、胰岛素抵抗增强;
3、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4、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象。
一、一般表现:可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
三、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症状。
四、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态等。
五、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防治】
一、一般防治措施
(一)合理的膳食
1、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一般以20~24为正常范围,可供参考。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极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4、已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四)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虽然少量低浓度酒能提高血HDL、红葡萄酒有抗氧化的作用,但长期饮用会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宜提倡。
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儿童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1、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2、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也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
3、烟酸类
有降低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增高HDL以及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4、胆酸隔置剂
使血总胆固醇下降。
均多需长期服用,应掌握好用药剂量和注意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