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综合征,常伴有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如冠脉扩张及冠脉瘤。目前我国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黄国英等上海地区1998~2002年所作的住院患儿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内发病率为16.18/10万~36.18/10万;其心血管损害的发生率为25.4%,其中冠脉扩张占68%,其次为冠脉瘤占10%。因此该病目前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ulin,IVIG)治疗KD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单剂大剂量IVIG治疗KD将增加血液黏度,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目前IVIG具体用法和用量尚存在许多争议,同时关于IVIG与KD合并冠脉病变的相关报道目前亦无明确定论;为评价IVIG疗效,探讨符合效益/价值比原则的最佳治疗方案,我们就1998~2008年上海地区KD的大剂量IVIG治疗与冠脉病变发生率作一回顾性分析。
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参照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由上海市儿科心血管学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上海地区住院K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KD患者资料表格1952例,其中完全符合要求的1682例,男性1064例(63.3%),女性618例(36.7%);发病年龄:2.57±2.33岁(0.1~18.8岁);其中男性为2.57±2.32岁、女性为2.57±2.33岁;其中1岁以下490例(29.1%)。
典型KD的诊断标准根据日本厚生省发布的2002年修订标准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是指6项中只有4项或3项症状者,如果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法确诊有冠状动脉瘤者;或是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中,发现明显的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壁回声增强者,在排除其他疾病后也可诊断。
KD合并冠脉病变的诊断标准:(1)超声心动图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2)冠脉扩张:<3岁冠脉≥2.5mm,3-9岁冠脉≥3.0mm,9-14岁冠脉≥3.5mm;(3)冠脉瘤(CAA):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4-7mm;(4)巨大冠脉瘤(GCAA):冠脉内径:≥8mm。
二、治疗方案
治疗KD的IVIG方案为:1、1g/kg×1次(228例);2、2g/kg×1次(568例);3、0.4~0.5g/kg×5次(201例);4、1g/kg×2次(484例);5、2g/kg×2次(7例);6、其它(45例)。
另有149例KD患者未应用IVIG治疗。所有患者均应用阿司匹林30~100mg/kg.d治疗。
根据KD的发病特征本研究将IVIG的应用时间区分为1、病程5天内;2、病程5~10天;3、病程10天以上及未应用IVIG。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冠脉病变发生率与不同治疗方案IVIG的相关性研究所有IVIG的KD患者中,在病程5~10天内应用方案4(1g/kg×2次)的其冠脉病变(CAL)的发生率最低为12.0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而在病程5~10天内应用方案1(1g/kg×1次)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其冠脉病变的发生率为15%,仅次于前者。而在方案1~4组中在病程10天以上应用IVIG其CAL发生率均高于其它时间段应用IVIG,甚至比未用IVIG组的CAL发生率还高;而在病程5~10天内应用方案6的CAL发生率最高为61.54%(P<0.05)。
讨论:静脉大剂量IVIG单次静脉注射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KD,但由于单剂大剂量IVIG治疗将突然增加血液黏度,从而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2],且IVIG费用昂贵,药源有限,而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评估KD治疗中的IVIG的合适剂量显得尤为重要。K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中、小动脉炎,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害(CAL),CAL发生率约25%左右,是影响KD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从KD患者不同IVIG与CAL发生率的研究角度来评估IVIG的合适剂量对KD的治疗及预后是有帮助的。目前认为IVIG治疗KD的机制:1、封闭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IgFc受体,从而阻断了IgFc 段与IgFc受体的免疫反应;2、减少活化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3、通过抑制抗体产生,使针对内皮细胞的抗体减少;4、抑制PDGF-PDGF受体途径的激活,从而防治血管损害。
由于IVIG具有以上作用机制,因此,其治疗KD可迅速退热、消除急性期症状,降低CAL的发生率。而关于IVIG的剂量,20世纪80年代起为0.4~0.5g/kg×5次,Newbugger等于1991年采用2g/kg×1次的方案证明疗效好于分次给药,CAL的发生率更低。1997年日本的一个回顾性资料显示,治疗KD中应用IVIG 1g/kg者占36.6%,IVIG 2g/kg者占16.9%,IVIG 1.2g/kg者占16.8%;其中应用IVIG 2g/kg者CAL发生率更高。早在1999年国内李永柏等报道,IVIG1g/kg×1次与2g/kg×1次治疗KD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项研究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KD最佳治疗方案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年覃丽君等报道242例KD患者IVIG的治疗发现1g/kg×1次和2g/kg×1次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低CAL发生率;具有同样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2007年杜忠东等证实单剂2g/kg IVIG治疗KD可以更有效减少CAL发生率;而Sakata则认为单剂1g/kg IVIG治疗KD更有效。
由于研究样本量的差异,国内目前对于KD的IVIG的合适剂量仍有争议,因此迫切需要多中心、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IVIG的合适剂量。本研究汇集了1998~2008年上海地区50家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的KD住院患儿资料,结果发现在KD病程5~10天应用方案4(1g/kg×2次)的其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最低12.0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种不同剂量IVIG发生CAL的比较中,在病程5~10天内1g/kg×1次的IVIG依然是很好的选择,其CAL发生率仅为15%;在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是非常适用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治疗方案中KD病程超过10天后应用IVIG组CAL的发生率最高,其原因可能如下:1、这类KD患儿多为不完全KD或KD延误诊断,而这类KD患者往往存在并发CAL的高危因素,符合Harada的高危评分,因此即使应用IVIG的治疗,其KD合并CAL的发生率依然最高;2、在KD病程10天以上时,患儿各类炎性因子和血管损害因子已大量释放,中、小血管病变已发生,导致CAL的高发生率。本研究还发现在方案6,即不规则IVIG的使用其CAL发生率为各组最高,达61.54%;这提示不规则应用IVIG对KD的预后是相当危险的做法。
结论:本次上海地区住院KD的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KD病程5~10天内IVIG1g/kg×2次的剂量有助于最大化降低KD患者的CAL发生率。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异大,结合中国北方及内地的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有助于得到更精确的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