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使脊柱受伤的大白鼠重新行走。但是,这并非是因为其体内能量流或“气”的改善的缘故,而是因为这一疗法可能减少了炎性反应而阻止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针刺疗法的科学信誉正在增强。实验显示针刺疗法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
为发现其中的原理,韩国首尔庆熙大学的Doo Choi及其同事人为损伤了75只大白鼠的脊髓。其中三分之一的大鼠接受两个穴位的针刺:位于鼻唇之间的水沟穴(即人中穴)与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其它大鼠不作治疗或接受“假针刺”。
35天后,比较其它组的大鼠,针刺组能够在陡峭的斜面上站立、行走得也更好。用墨水染鼠爪显示其前后肢动作协调水平好,极少出现脚趾拖曳现象,而控制组则仍然拖拉着足部。
针刺组的大鼠也有更少的神经细胞凋亡、脊髓伤后可诱发炎症从而使神经损伤雪上加霜的相关蛋白水平更低。
其中一个解释是锐利的针刺会激发应激反应从而抑制了炎性反应。对人类来说,脊髓受伤后随即而来的炎性反应正是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Zhen Zheng说实验结果“非常鼓舞人心”。但是她认为我们仍然不清楚该结果是否将应用于人类。
比如说,实验中大白鼠脊髓受伤后立即接受针刺疗法,但大多数(人类)患者则在脊髓受损至少三个月后才接受针刺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