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细菌导致的急性皮肤浅层感染,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而入侵,如足癣、刺伤等侵入,继而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本病多发生于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症状重,蔓延快,经2~5 天的潜伏期后突然急性发病,具有红、肿、热、痛等炎症特点,并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皮疹初起呈红色丘疹状,色鲜红似玫瑰,中间颜色较淡,与周围界限清楚。用手指轻压,红色即会消退;手指一放,红色很快恢复。红疹可向四周迅速蔓延,高出正常皮肤表面,有时可发生水疱,病变处有发热、疼痛感,附近淋巴结常有肿大、疼痛。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痛。一些病例并发管状淋巴管发炎,自损害处发出鲜红色线条,向心进展甚速。同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伴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淤血的患者也易发丹毒。有时还可造成淋巴管阻塞,组织增厚,形成象皮肿。少数严重患者可引起脑膜炎、急性肾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预后甚为严重。因此,丹毒的防治十分重要。
丹毒名称首见于祖国医学,《诸病源候论》指出:“丹毒,人身体忽然{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由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有异,中医文献中又有不同的名称。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者称“内发丹毒”;发于腿胫者称“流火”、“腿游风”;依形状又有“鸡冠丹”、“茱萸丹”等多种病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郁于肌肤,壅为火毒而暴发。或由于皮肤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发于头面多兼风热,发于胁下、腰胯多兼肝火,发于下肢多挟有湿热。
现代医学认为,丹毒发作有两个条件,一是皮肤有破口,细菌可经破口侵入引发感染。因而要预防下肢皮肤外伤,烧伤,冻伤,足皲裂等;还要积极治疗下肢皮肤损害性疾病,如足癣、皮肤病、慢性溃疡、血管炎、糖尿病足等。二是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常见病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大隐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下肢皮肤营养障碍、丝虫病、象皮肿等病。可并发局部皮肤淤血、缺氧、循环不良,致抗病能力下降,成为丹毒发作的内因。尤其到了夏季,更是发作频繁。另外切忌过度疲劳,长久站立;夏季不要趟雨水;当丹毒部位皮肤出现疼、痒不适时,不可用力挤、捏。吃药预防复发无济于事,长期服用抗菌素还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一旦出现复发征兆时,需立即就诊。
丹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急骤,须及时发现,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初发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多能迅速控制急性发作,但对反复发作的患者,用药后局部暗红,肿胀疼痛多不能明显减轻,仍缺乏有力的措施,并且药物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耐药菌株呈上升趋势,给治疗增加了难度。西医通常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抗生素类药物耐药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后部分患者病程会迁延为亚急性或慢性,短期内难以治愈。而中医药治疗丹毒具有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方法多样,病程缩短等特点,尤其是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外洗等外治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辨证精神,疗效显著。在治疗丹毒的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如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可采用微波微创结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等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是丹毒反复发作的病因,只有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后,丹毒的反复发作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直接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怎样预防?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健康的皮肤对病菌有阻挡和杀灭作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感染,但是肮脏的皮肤是病菌寄生的温床,为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因此,应经常注意皮肤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被。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其次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患有其它基础疾病有关, 如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大隐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下肢皮肤营养障碍等病。由于局部皮肤淤血、缺氧、循环不良,致抗病能力下降,成为丹毒发作的内因。应尽早治疗这些疾病,如积极采取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等基础疾病,有利于减少或避免丹毒反复发作。
2、改掉不良陋习,爱护自身器官。不少人有没事抠鼻孔、掏耳朵的陋习,这往往是造成颜面丹毒的重要原因。鼻腔和耳廓有完好的防御屏障,自卫能力很强,病菌不易侵入。人的手上平时沾染着很多细菌,抠鼻孔、掏耳朵极易损伤鼻腔黏膜、耳廓皮肤,病菌进入破损处,就会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严重时,病菌通过面部血管侵入颅内海绵静脉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改掉陋习,爱护自身器官。
3、正确处理瘙痒,切忌用手挠抓。足癣、皮炎等常见病,痒起来令人心烦气躁、坐立不安,很多患者频频挠抓。这样一来,对于皮肤是一个强烈的损伤和破坏,挠抓时藏匿污垢的指甲将病菌接种到破损的皮肤,极易引起丹毒类感染。您不妨试试冷敷或外涂药膏的办法,两种方法均可以止痒,而且对皮肤没有损害。对待瘙痒,最重要的是消除病因。
4、尽力除菌消毒,防止接触传染。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活跃着许许多多的致病菌,其中溶血性链球菌,通过衣帽、用具的接触,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时时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卫生知识的普及,每个家庭都可找到不少切实可行的消毒方法,如消毒溶液擦拭,紫外线灯照射等。
5、警惕丹毒初起,早期妥善处理。在搔抓皮肤之后,局部出现色似玫瑰、周界清楚的片状红疹时,应高度警惕丹毒的发生。这时应及时就诊,尤其是到大医院的丹毒专科就诊,得到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