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致病菌:为A族β型溶血型链球菌。
丹毒致病菌的浸入途径:皮肤或粘膜破伤,细菌由伤口侵入,鼻炎,掏鼻陶耳,脚气感染是主要诱因。
丹毒的好发部位:颜面、小腿、足踝、足背。
丹毒的主要症状:皮肤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表面紧张灼热疼痛,发展迅速,有时损害之上发生水疱。皮损发生前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8~40℃。血液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高。
丹毒的病程和预后:发病快,病情一般4~5日到达高峰,积极治疗后一周左右可控制病情,但小腿及足背丹毒常有在原发部位反复再发倾向,称为慢性复发性丹毒。由于反复发作,皮肤淋巴管常有阻塞,可继发淋巴水肿和皮肤革化增厚,状如象皮,称为“象皮肿”。
中医称颜面丹毒为“抱头火丹”;下肢丹毒为“流火”;小腿足踝部慢性复发性丹毒引起下腿象皮肿者称为“大脚风”。急性丹毒为血分有热,外感风毒所致;慢性复发性丹毒为湿毒淤阻脉络,气滞血瘀所致。
丹毒的治疗:早期积极应用抗菌素,同时配合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有明显疗效。慢性复发性丹毒应用抗菌、解毒、除湿、活血、化瘀方法治疗。
丹毒的预防:避免皮肤、粘膜外伤;治疗控制鼻炎、脚气,掏鼻陶耳时注意卫生、防止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