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孙阿婆右侧腰部长出一个突起“肿物”,由于本身心宽体胖水桶腰,所以待她发现之后,已是“肿物”长出后的两个月了。忧心忡忡的孙阿婆怀疑自己得了肿瘤,但是直径达10几厘米的“肿物”躺下时立即消失,不痛不痒,表面皮肤也正常。经专家诊断才知,她腰间的“肿物”其实是罕见的“腰疝”。
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姚琪远教授介绍,“疝”俗名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一般以腹部疝较为多见。
常见疝气面面观
腹股沟疝:临床常见的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股沟区薄弱及腹内压力升高而在腹股沟区出现的一肿物,站立或行走时出现,休息或平卧后可消失,因突出腹壁外的多为小肠而俗称“小肠气”,此类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性(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多为老年人。
切口疝: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的疝,一般见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纵行切口区,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肿块出现;此类疝气发生在原外科手术切口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腹部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造口疝:是指与肠造口有关的特殊类型腹壁切口疝,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造口侧方脱出所致,是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达90%以上。食管裂孔疝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其症状轻重与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反酸、胃灼热感(烧心)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伴有食管外的表现,如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咽喉炎、龋齿等。可以和疝气一样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
尽早进行手术修补
以腹股沟疝为例,此病男性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便秘、小便困难、慢性咳嗽、大量腹水及重体力劳动等是其诱因;除局部有肿物外,多数患者有局部坠胀感或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肿物有时难以完全回纳,对患者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伴有局部明显疼痛及腹痛、恶心、呕吐等,我们称之为嵌顿,是肠管被卡住不能回到腹腔的结果,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急诊手术以解除对肠管的压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腹股沟疝唯一治愈的方法就是手术修补,故应尽早进行。
通常情况下,疝气手术需要住院一周左右的时间,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一种全新的治疗措施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快捷而安全,那就是――日间手术。
现代技术更具优势
日间手术近十多年来已在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流行,有近40%~50%的手术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而开展最多的手术就是疝气的修补手术,有约90%的疝气病人采用了这一手术方式得到治愈,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更方便了患者。之所以这一手术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一是以补片(即内衬一个补丁)进行无张力修补的方式使得手术的创伤小、操作安全、病人术后感觉良好、恢复较快;二是以腹腔镜为微创治疗手段的修补技术的应用,对于双侧疝、复发疝、复合疝的治疗更加有优势等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摸索出一种成功的日间手术的办法,病人在门诊做好术前准备,等候通知入院,入院当日或次日手术,手术后观察一天出院,这样住院仅需两天,既加快了床位周转,又使病人术后有一个安全的住院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作一个1厘米、两个5毫米的切口进行微创修补;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多系统病变的患者,选用局部麻醉的方法,作3厘米左右的切口,同样可以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所有的切口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术后不需拆线。另外,针对切口疝和造口旁疝的病人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修补,术后3~5天即可出院,比传统的开放手术有更好的疗效。
相关链接 肚脐插单孔腹腔镜
老伯疝气成功修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成功实行了国内首例单孔腹腔镜修补疝气术。从肚脐插入腹腔镜并实行疝气修补,令患者的手术创伤降至最小,术后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72岁的孙老伯因疝气前往华山医院求诊。外科姚琪远教授在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后,决定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来完成手术。姚教授首先将腹腔镜从患者肚脐处插入,通过镜子显示图像之时,也在镜下完成了疝气修补,整个手术耗时短、患者出血极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