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是临床处理最为棘手的外科疾病之一,主要分为结肠造口旁疝和回肠造口旁疝。
临床上治疗造口旁疝,特别是结肠造口旁疝一直比较困难,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最早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采用的直接缝合修补术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展的造口移位手术,这些手术效果都不甚理想,复发率非常高。80年代陆续有各类防黏连的人工合成修补材料应用于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中,复发率虽然降低了,但是由于手术是开放方式的,所有操作都紧靠造瘘口旁,反而并发了很多补片感染的情况,这是所有腹壁疝补片修补手术处理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开始有报道运用腹腔镜修补技术治疗造口旁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补片感染少等优势。
目前国内外临床报道比较多的是一类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我们可以归类为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手术,主要包括有Keyhole、Sugarbaker 和 Sandwich等手术方式。经过远期术后随访的数据可以看出,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这一类手术的总体复发率约在10%左右,最高的Keyhole术式甚至达到了37%以上,从手术安全性来看,主要存在肠管损伤、术后梗阻、浆液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在10% -- 30%左右。
我们早期也开展了一些相类似的手术方式。通过临床随访并总结经验,发现这类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即复发率;还有手术的安全性,也就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还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在于,现在临床开展的这类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手术,完全照搬了腹腔镜切口疝的修补理念和技术。虽然具有微创,远离造口操作等优势,但是并没有结合造口旁疝本身的特殊性。
那相比于切口疝,造口旁疝的特殊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就是切口疝仅仅只是腹壁原切口处有缺损薄弱,而造口旁疝则是在整个造口区域都存在薄弱,局部不仅存在疝环缺损,而且局部疝囊空间又很大,导致会有过多的造口肠管等组织疝入疝囊内。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把造口旁疝的疝环、疝囊和疝出的造口肠管看做一个整体,并逐一处理,重视造口区域的功能重建,使其恢复到刚做完造口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使造口旁疝达到更好的修补效果。
我们在早期开展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的基础上,结合造口旁疝,特别是结肠造口旁疝本身疾病的特点,设计了Lap-re-Do造口旁疝修补手术。既结合了腹腔镜微创修补手术的优势,同时又利用部分开放手术的技术对造口区域进行了解剖恢复,功能重建。临床总结确实具有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发现,修补术后外观的恢复效果也比非常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