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个常见病,多发病。医学上称之为“疝”,包括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股疝、切口疝、造口旁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等,统称为腹壁疝。虽然称为“疝气”,但此病的发生与“气”没有关系。其根本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腹壁不同部位的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多为肠管)由薄弱处突出,形成外观可见的腹壁肿块,并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小或消失。因此修补薄弱腹壁,就可以治愈腹壁疝。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腹壁疝的方法也不断更新,以腹股沟疝来说,很多早年手术治疗过的病人肯定还有这样的印象:手术切口不算短,术后疼痛不适也比较明显,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院,复发的人还不少。而如今则完全不一样了,采用微创技术及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TEP/TAPP)以及改进的开放的腹膜前修补手术,使得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回家,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手术切口非常小,伤口可用特定的胶水粘合而且不用拆线,术后的疼痛及不适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均明显减轻,最使得患者满意的是复发率的明显降低,患者承担更少的风险。同样,在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其他腹壁疝方面,微创技术和补片使用的优势显现的更加明显,硕大的切口疝、造口旁疝往往只需腹壁上3个不到1cm 的切口就可行满意的修补,术后患者恢复极快,避免了以往传统手术导致大切口、大创伤、多复发,恢复慢的问题。
要明确一点,到目前为止,除了通过手术修补腹壁薄弱区是临床大量病例证实明显有效的方法,没有第二种更有效治疗疝气的方法。其次疝气一旦出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