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是连接于前足与踝关节之间的骨性结构,在内踝下方形成一管道结构,称为踝管,表面有屈肌支持带覆盖,其中有自前向后有胫骨后肌、趾长伸肌、胫后动脉、胫后神经以及拇长屈肌通过。
踝管综合症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踝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多是由于踝管内压力过大或组织过多造成。
引起踝管管腔缩小的因素包括:
1、外伤:胫骨远端骨折、踝关节扭伤或挤压伤之关节固定术后、跟骨骨折、创伤后水肿和后期纤维化造成腔后神经在踝管内粘连;
2、腔后静脉瘀血、栓塞性静脉炎;
3、足外翻畸形,产生屈肌支持带及外展拇短肌的纤维起点张力增加。引起踝管内组织过多的因素包括:
1、胫后肌、屈拇肌或屈趾肌腱的腱鞘炎、滑膜增生或腱鞘囊肿;
2、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水肿和炎症;
3、先天性解剖异常,如增生或肥大的副外展拇肌;
4、体重增加(脂肪过多积累);
5,胫后静脉瘤;
6、胫神经及其分支的神经鞘瘤;
7、某些药物引起的踝管内组织增生。
有的患者长期行走或跑步,过度旋前踝关节,可导致胫后神经受到牵拉、激惹、发生炎症反应,最终出现踝管综合症的表现。这种症状往往是双侧的。
症状:
疼痛(通常为烧灼痛),可向足部、足后跟或足趾放射;偶尔可向小腿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足底发麻,感觉减退或消失;
跑步时疼痛;
长时间站立时疼痛;
休息后疼痛可缓解;
夜间疼痛可加重;
叩击内踝下后方踝管处可诱发疼痛,即Tinel’s征,严重时足外翻或背屈,甚至直腿抬高时,足底可能能出现疼痛及麻木感;
踝管处压痛,局部可触及肿块或结节。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体格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另外可行下列检查以明确:止血带试验:即采用小腿双侧止血带,充气后使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以下,患肢如出现疼痛与麻木感觉则为阳性;肌电图检查:可显示胫后神经发生病变;影像学检查:X光片及CT可显示造成骨性压迫的病因;MRI和超声够发现由软组织压迫所引起的病因。
治疗:
急性期(疼痛和炎症期)冰敷;
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口服NSAIDs药物;
待急性期过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注射;
如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松解,主要是去除引起卡压的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