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大都由渐而来,若发展至真元亏乏、沉病积滞阶段,治疗颇为棘手,有时即便药证相符,近期也难以显效。《岳美中论医集》谓:“治急性病要有胆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说明治疗慢性病“守方”重要性。
慢性病人的病情在缓解期多相对稳定,临床往往因患者求愈心切,见不能速效,便要易方更医;或医者胸无定见,不识疾病正处在潜移默化的量变阶段,为迎合病家心理,就改弦易辙,另立处方,寒热杂投,泻补更迭,最后归咎于病证疑难,而失去施治信心。
因此,医生对久虚正衰、沉疴积滞、寒热交错、虚实夹杂的慢性病人必须有明确认识和长期施治的计划。必须与患者明言其理,告诉病家慢性病的康复是积量变到质变过程,收效关键在于守方,并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医患互相配合方能步步为营,渐臻康复。
对于慢性病治疗,我们体会到守方时医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详细求其本,充分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做到辨证立法准确。
②遣方恰当,并做到守方缓图,只要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未发生改变,就可以守方或在原方的基础上稍事加减变化。
③峻药缓图,常以丸药、膏剂收功。临证只要患者服药后主观没有不适的感觉,客观无不良现象,就说明治法适宜,调补得当,即使疗效不显,也不要随意更方易法;否则常因不效更方而失误,疾病后期,常常改汤剂为膏丸,缓缓图效。《中医治则研究》言:“治病不但忌偏执,还要求医生能及时应变。
在具体应用时,仍从两方面来考虑斟酌,那就是‘应变’和‘持重’是认识到治疗某些病证的基本规律不是一、二天所能见效,因此治疗必须持续这一方法……,所以治疗上就应掌握两面,既能持重,有能应变,偏于任何一方都会发生错误,如不能持重就是胸无定见,不能应变就是用药固执”。
总之,用药如用兵,医生临阵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应着眼于整体的恢复,免得在更方问题上不更不惜、越更越错、不更也错,陷入迷魂阵里而进退无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