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互联网+影像诊断已经成为可能,特别是影像诊断软件的完善,多终端实现类PACS的工作,就成就了影像科医生的线上与线下工作的衔接。我是2008年开始在上参加咨询工作的,初期是简简单单回答朋友们咨询的常识性问题,最多的是问X线对人体的伤害问题,逐渐大家来咨询诊断问题,多少上几幅手机拍的照片,那时候大家把影像诊断医生当作是照相馆里的技术员,以为疾病诊断图像与电视机和电影图像一样,看过一次再看就马上识别了,其实,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图像,即便看上去和以前看到过的类似,但是,每一个人实际上就是一部电影,都会有不一样的图像的背景。
我想,过去我一直这么讲,不大会有朋友们真的认可,直到2014年,美国人提出来的所谓精准医疗,引起了全球的快速响应,所以今天再来看看我过去讲的,大家都会接受了,因此,那些凭朋友们手机拍下的模模糊糊的图像就可以做出疾病判断的,那简直就是神仙!所以我一直怀着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朋友们尽可能到医院拷贝原始图像通过网络传过来,这个时候的图像资料才有可能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为什么用有可能三个字?也就是说图像可能清楚了,但是检查的这些医院放射科采集图像的技术有可能没有尽善尽美,其次要诊断一个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老练的医生都是要自己望触叩听的;还有实验室的资料呢?只有这些都是齐全了,我们影像科医生才会正确的启动诊断思维。其实我提到的这些,很多东西是线下的工作。
当然线上,我要求真的要听我对您CT图像的诊断意见,请各位把从医院放射科来的U盘或光盘,打包压缩传到我的QQ邮箱,2880365500@qq.com 我一般在周末,下载下来,会在影像科医生的专用诊断软件中打开,就像在中山医院诊室里一样来仔仔细细阅读,再结合你在上提供的病史情况,在上回答我的初步意见,这是我的线上工作。当然,线上线下要是结合起来就比较理想,因此有些病人我建议到线下来,到我的中山医院的门诊楼3楼11号房间来,线上线下对接,对有疑问的图像在中山医院的设备上复查一次,我现在的线下时间每周五的上午8-11点,出差了,就请下次来,同时关注的停诊广告。
最近不少朋友,邀请我参加其他公司开发的APP平台,我都拒接了,首先人的精力有限,我做事情还是上医人的风格,精益求精,为人民服务。第二,2008年就在工作,觉得看到了的进步,我这人怀旧,舍不得离开。当然,我现在要建议,要给朋友们一个上传原始影像资料的通道,要鼓励大家用科学的方法将图像信息传给会诊医生,简单的手机拍照分流给那些神仙去处理,现在的互联网应该能够实现,这样子可以节约我们很多时间,同时还会建起一个Big Data,这是趋势!
我将尽力服务好线上线下的朋友们,只要有时间,就为大家排忧解难,抱歉的是经常出差,同时很多事情在旅途上手机处理的,可能不那么准确,希望大家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