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年来,由于多排螺旋CT的广泛普及,特别是所谓低剂量螺旋CT普查工作的开展,手持肺小结节CT报告的患者到我的专家门诊的健康爱好者越来越多,4周前我的每次专家门诊只看10个患者,后来发现我的号居然出现了黄牛倒票的情况,于是上个月开始我的门诊不限号,4个星期下来我已经无法招架了!因此,从上周开始还得限号,改30号满。
(没有时间了,有时间再继续谈---)但是还是不断出现外地朋友需要加号,上周看了55号!同时通过网络,特别是咨询我有关肺小结节的朋友也明显诊断,我的个人网站点击到了60万次,说这些是不是说明肺小结节真的多了?从我两年门诊的观察看,肺小结节增多的绝对值不一定升了,但是,因为我们的警惕性高了,知道要常规体检的多了;我们的检测手段先进了,很多的地方肺癌筛查以CT取代了常规的透视和胸片;我们一些单位对肺小结节认识模糊了,只要肺部有密度增高,就报告肺小结节或肺结节或玻璃结节;全社会给医生的压力太大了,原来认为的已经没有活动性病变的病灶,害怕今后在其附近出来一个恶性病灶,然后来作为医患纠纷的把柄,所以也就报肺结节;空气污染等环境的变化使得肺小结节发生也多了;生活条件好了,与宠物接触紧密了,各种寄生虫感染多起来;滥用药物的情况多了,如大家觉得医生的工作简简单单,好像谁只要在网上看看简绍就可以当医生似的,随随便便到药房买药吃;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多了,移植病人多起来或是艾滋病等都会有身体免疫力低的时候,容易有机遇性感染;有些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的控制还不够得力,治疗与隔离还没有到位。等等,很多的原因让我们觉得到处是肺小结节。
(待续)所有这些肺小结节,特别是3CM以下,都是体检发现,或是在出现其他症状做检查是偶然发现的,因为肺结节很小一般不会产生症状,要产生症状或许它生长的部位接近血管神经,或许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对周围机构产生侵润或挤压,这个时候会产生我们可以感觉到的症状,当然还与每一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有关,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肺内肿块到了5cm,患者也没有感觉的,因为它生长的部位,空间大,只对周围结构产生推移。或偏良性的生物学行为。正是由于肺小结节一般没有症状而且常常偶然发现,因此,健康管理者就提出了所谓筛查或常规体检,争取能够比较早的发现,随访观察,尽可能早的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家也有条件做常规的检查。30年前。我们根本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现在的计算机成像的成熟技术,因此,我们近年提到谁患肺小结节的消息频率增加了,似乎突然来了PM2,5一样。这样说来今天大家这么关注肺小结节,原因是多方面的。
肺小结节查出来了!怎么办?此前我也在文章中告诉了大家怎么面对,可是全球华人很多朋友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我来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多朋友不知道我是影像诊断的专业医生,所以很多朋友不提供详细的图像资料就要我回答很多的问题,这个就是不科学的,这样的问题回答也是不科学的,因为CT图像上的表现,从眼睛看到大脑思维再通过文字描述传达到媒介上会有环节上的失误,还有每一个医生对同一个表现的观察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只相信我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所谓,眼见为实!为什么这么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CT图像上的表现与形成图像的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不研究这个图像是怎么产生出来的,我们就无法认识图像的本质。你们一定要问,CT图像要反映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疾病的大体病理解剖,也就是说毛病部位我们肉眼看得出的样子,或者说是外科手术拿下来标本的肉眼所见的形态。如果不重视扫描时候的技术条件,就不能真实反映疾病本质。这样医生就要误诊。
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就是研究什么样的技术条件显示不同的疾病的病理实质,从中找出某些有一定特异性的表现,然后与病理标本的形态在相似的角度比较他们表现的异同,以此提高诊断水平。多数单位不注重这些基础的研究工作,就是看看书应对日常工作,因此难免认识上偏差。当然做这些研究工作首先要有研究条件,还要有学术风气,实际上很枯燥,很费事,好精力,但是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正是由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的这些研究基础,所以70年来吸引不少的学者在此深造。所以,一般我们在会诊的时候,问得最多的是,在哪里做的检查?这就是对你给我的资料的可信度做评估,我们同行都知道什么医院什么情况。还有的朋友说,能不能在病历卡上写个意见,有时候我们觉得好难,因为你的CT资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对图像上的东西有疑问,怎么写?有时候写了,但是我会有一个声明,这个声明是对我们自己医院的医生说的“外院资料,仅供本院临床医生参考!”,这就是告诉我们医院的医生,这些资料不一定可靠。实在无法看的,我们就建议大家在我们这里复查一次。当然,现在中山医院的影像检查,每天要超过1200人,这么大的工作量,有时候难免个体化操作,因为个性化操作要占时间,流水操作势在必行。有时候我们自己的检查也会有遗憾。不像20年前每天100人检查,我们还觉得很苦了,忙不过来。
在我的会诊室里,我问得第二多的是患者的病史,那就是发病的历史,这个很重要,这是做医生的基本功,是需要语言沟通技巧的,问得没有水平还会干扰诊断思维(实话说,医生还真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我们的肺,通过支气管,气管,喉部,口腔和鼻与外界是相通的,在人的一生当中,外界环境刺激通过这些管道对肺的伤害都会在伤害的部位留下“记忆”,诊断伤害的原因过程,与法官探案非常相似;一个伤害过程就如同一部电影,不产生患者的不舒服不会到医院去检查,就不会记录在胶片上,一旦产生了不舒服,我们叫出现了症状,才有可能去医院,才有可能做X线检查,所以我们从胶片上所看到的,只是这部电影中的某片段,相当于现实电影中的广告照片,问病史的过程就是力图把电影片段链接起来,还原“电影或某疾病”的真实发病情况。对于每一个人的“电影”故事即疾病过程都是不同的,但是通过CT等影像诊断的技术记录在胶片上的表现有时候又差不多;或者是电影故事(病史)雷同但是记录在CT图像上的表现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行话“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要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来判断(写于五一,待续),这是网友们通过网络学习几天就想把肺结节研究一下所不能解决的事情。即便是临床医生同样也会有困难,因为他们读片缺少放射科专业医生的技术背景,很多时候会误诊。关于肺小结节,朋友还需要了解什么?可以给我留言,然后我继续做些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