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A IDS 患者出现脑萎缩,认为可能与脑组织的MR 可以准确显示扩大的VR 间隙和胶样假囊,当CT 显示正常时,MR 可以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扩大的VR 间隙常见,本组所有患者行MR 检查都有此表现,Robert 等认为患者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时,同时MRI 显示扩大的VR 间隙, 临床应该行腰椎穿刺,因为扩大的VR 间隙意味着大量的隐球菌酵母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间隙或者部分阻滞了脑脊液的流出,此时行脑脊液涂片检查或培养可见隐球菌细胞。其次是胶样假囊,在MR 上呈多发的边界清楚的椭圆形囊肿,多位于基底节或丘脑,可聚集成簇状囊肿,呈肥皂泡状,具有特征性,有此表现时强烈提示隐球菌感染。脑积水两组均可见,且均为交通性脑积水,急性脑膜炎的渗出和感染过程中脑膜粘连或蛛网膜绒毛功能受损所致最终会引起脑积水。脑萎缩形成的原因不完全相同,国外文献报道A IDS 相关CM 患者与HIV 病毒感染有关。王劲等发现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经呼吸道吸入后,多数变性、坏死有关。非A IDS 相关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产生一过性肺炎,真菌被肺泡吞噬细胞吞噬,经血液传可见脑内强化结节灶与局限性脑水肿,非A IDS 患者播至脑。由于脑脊液中缺乏正常血清中所含有的补的脑膜强化程度明显高于A IDS 组,这可能与非A IDS 体,而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新型隐球菌生长,因此新型隐球菌与中枢神经有高度亲和性。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主要发生于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如A IDS 、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慢性肾脏疾病等患者,但也有近30 % 患者没有基础疾病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近年来CM 在A IDS 患者中发生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为细胞免疫在防止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而A IDS 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严重缺陷,T 细胞中起辅助诱导功能的CD4 进行性减少,当CD4 < 100 ×106/ l 时,新型隐球菌便会乘虚而入,所以A IDS 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A IDS 患者。另外,男性比女性易感新型隐球菌,且此病较少发生于未成年人,最好发的年龄段为20~40 岁,本组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情况支持这些结论。A IDS 与非A IDS 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两组在好发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CM 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VR 间隙扩大、胶样假囊、结节状肉芽肿、局限性脑水肿、脑积水、脑萎缩、脑膜强化。前四者为脑实质内病灶,好发于两侧基底节区、颞叶、中脑及大脑皮层下等,局限性脑水肿、结节性肉芽肿和脑膜强化常代表机体对隐球菌入侵的炎症性反应。以前很少有A IDS 与非A IDS 相关CM 影像学比较的报道,笔者通过两组比较发现A IDS 与非A IDS 相关CM 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点是:相比于CT , 组患者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炎症反应明显,所以可见炎性水肿、强化的炎性肉芽肿和明显强化的脑膜,反之, A IDS 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炎症反应,脑膜呈轻度强化,未见局限性脑水肿和肉芽肿。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CT 及MRI 表现主要是脑实质内的VR 间隙扩大形成的胶样假囊、脑积水、脑萎缩及脑膜强化, 胶样假囊高度提示本病诊断,如有免疫缺陷的基础疾病,临床出现头痛等症状,MRI 有异常病灶,除外细菌等常见感染,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建议作相关实验室检查, 能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MRI 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 且能提供更多信息,应作为首选检查技术。相对于非A IDS 而言, A IDS 患者由于炎症性反应较轻, 影像表现不如非A IDS 明显,诊断相对较难。对于已确诊的治疗患者, 实验室检查只能提供脑脊液里有无新型隐球菌,无法知道病原体对脑组织的侵犯情况,因此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 能提供CM 脑组织的详细改变情况,对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指导。部分CM 的影像学表现仍然缺乏特异性,再加上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病变的严重的程度及转归无必然的联系,因此影像学诊断CM 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