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常突然发病,且病势较剧。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正如王肯堂《证治准绳》所云:“头像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经络辨证是辨证纲要的主要内容。
布全身,贯穿脏腑,联络内外,运行气血,把人体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临床治疗头痛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见诸内”的理论,按照头痛的不同部位,结合经络循行路线,从经络辨治往往可获得意外疗效。
后头痛
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所致,常出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并伴有一系列风寒表证的症状,常见于颈椎病患者。治疗以疏风散寒、调和气血、通达经络为大法,依上病下取的理论,取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所出之井穴至阴、原穴昆仑以止头痛,局部选用风池、风府等穴。
颈椎病头痛从督脉论治
《灵枢?本脏》谓:“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也。”督脉起于长强,入肾经腰,行于脊柱、颈椎内,上行人脑。因此,督脉与肾、脑、脊髓有着密切关系。督脉之阳气,为诸阳之主气,润通脊、颈椎经脉之气血。颈椎之病,多因邪留督脉关节,或气血凝滞督脉,形成督脉瘀滞不通。肾主骨生髓,督脉瘀阻不通,肾之精髓不能通过督脉的运行濡养颈椎,上充于脑,使上下不交,精血不贯,发为颈椎病头痛。治宜温通督脉,祛瘀止痛,调畅气血。
前额头痛从阳明论治
前额乃阳明胃经所布之处,该处疼痛多因胃腑积滞壅阻,失其通顺之故,故应从胃腑论治。“胃宜降则和”,胃腑不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郁久化火,循经上逆,发为头痛。治宜攻积导滞,通腑止痛。胃腑得通,浊气下行,则无上逆之变,此乃上病下治也。泻中脘可清胃腑之热,调理阳明之气血,从而止前额痛。此外常可配合胃经荥穴内庭治之以清解胃热。
颠顶头痛从厥阴论治
《伤寒论》日:“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足厥阴肝经上行至额,与督脉会于颠顶。颠顶头痛病因在厥阴,肝脉夹胃,胃受肝疏而和降,其水谷方能排泄有度;寒凝厥阴,肝受寒邪,肝胃不和,胃寒停饮,阻遏清阳,浊阴循经上逆,直犯颠顶,发为颠顶头痛、恶心呕吐。治宜温经散寒,降逆止痛。方用吴茱萸汤加减。临床上亦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和情绪激动者,治疗以四神聪、合谷、太冲相配。合谷具有和胃化湿之功,太冲为肝经原气所汇聚,可疏肝理气,两个原穴相配称之为“四关穴”,共奏疏肝散寒、降逆化浊、疏通经络之功。肝阳上亢者采用四神聪锋针点刺放血,可即刻奏效,同时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偏头痛从少阳论治
偏头痛与少阳相关,一般病程长且难愈,其病亦与“瘀”、“络”有关,治宜以清泄肝胆郁火、搜剔经络瘀血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芍药甘草汤加减。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集多年临床经验,选出具有宣散手足少阳、疏风止痛的一组有效穴位,即: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这组穴可以作为治疗各型偏头痛的基本配穴。从方义上说丝竹空为足少阳经气所发之处,也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穴,穴位本身就可以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经脉的作用,这是因为率谷不仅是足少阳经脉的穴位,主治偏头痛,而且它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的作用。因此丝竹空透率谷是治疗一切偏头痛的有效主穴。合谷是手阳明经之原穴,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具有安神镇静止痛之功,据五行属性,本穴属木,所以它对疏通少阳更有突出的效果。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记载“列缺善疗偏头患”,与合谷相配更有原络配穴的意义。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腧穴,按五行性质亦属木,因此在疏泄少阳风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位于足部,具有远离病所,引热下行的作用。若为外感风邪型则多见头侧持续性胀痛,遇风寒加重,项部拘紧等,常可配风池、曲池、绝骨等穴治疗。若为肝胆实热型可见头侧瞒动疼痛、痛如刀割、面赤等症,常配丝竹空、内迎香放血,针刺四神聪、行间等穴,这4个穴在平肝疏风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型多见偏头痛、胀闷如裹、脘闷纳少等症,常配悬颅、颌厌、中脘、足三里或丰隆、气海针灸并施。悬颅、颌厌均位于颞颥部,除了在经脉循行上对偏头痛有突出效果外,还是足少阳、足阳明相交会之穴,并有疏导胃腑、振奋中阳的作用。中脘、足三里配丰隆使健脾化痰之功更强,气海疗诸虚百损,用来培补下焦,则中土自受补益,加用灸法就更增加了温补的效果。
全头痛
全头痛可见于痰湿阻络证、肾精不足证和气血两亏证,其典型症状和治疗各不相同。痰湿头痛者,可取中脘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水液代谢也与任脉有关,故针任脉之中脘穴以燥湿化痰降浊,使痰湿无可生之机,痰湿祛则经络通。肾虚头痛者,治疗可取百会、上星、关元以滋补肾阴,濡润脉道。百会、上星都为督脉之穴,百会又为三阳五会,与上星都位于头,可以引气血精髓上达于脑,营养脑络,促进血行。关元为补肾要穴,补关元可以滋补肾元,肾元足则脑髓得养,头痛自止。若气血两亏可取中脘用补法,并灸神庭。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脘可以强健脾胃,促进气血生化。神庭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灸神庭可补阳,阳气盛则促进气血运行。两穴相配补养气血,改善气血运行而止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