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出现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咽部如有物堵或梗塞感,甚至吞咽不利或有食物溢出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的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GERD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三型,非糜烂性反流病占80%以上。
主要临床症状:
反酸(严重的会出现吐酸)、反食、胸痛(胸骨后痛)、后背痛、烧心、慢性咽炎等,有相当多部分患者会使出现哮喘、咳嗽等表现。
诊断:
非糜烂性反流病主要靠食管测压和24小时食管pH测定,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靠胃镜诊断。本病误诊率较高,因多数患者胃镜下多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我国大多数医院没有食管测压和24小时食管pH测定的设备,无法进行确诊;本病经常和慢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等混淆。
流行病学:
在中国西安进行的关于GERD 的调查中,西安地区成人GER主要症状(MS GER)、GERD、异常胃食管反流(AG―ER)和RE 的发生率分别为16.98%、3.87%、3.49%和2.4%;中国南方进行的一项关于反流疾病的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中发现,3338名被调查者中,每周至少发生1次烧心和(或)反酸的发生率为6.2%,远低于西方国家。北京上海进行的GERD的流行病学调查预测,GERD 患病率为5.77%,北京地区GER 相关症状发生率为1O%,上海地区GER相关症状为7.68%,熊理守等研究显示,在广东省社区人群中,GERD的患病率为2.3%,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北京、上海两地。章宏等研究显示,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患病率为7.2 8%,高于广东省,也稍高于上海和北京。美国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的随机电话调查发现,GERD的患病率为14%,夜间GERD的患病率为10%。2004年瑞士进行的一项电话调查发现,成人中反流疾病的患病率为17.6%,与其他欧美国家的患病率相仿。
发病机理: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 ,包括防止过度胃食管反流和迅速消除食管内有害物质这两种机制的功能障碍。LES压力低下、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LES 的一过性松弛、食管裂孔疝对抗反流屏障的影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HP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GERD的发生。
治疗:
目前主要靠抑酸剂、促动力药和中药。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研究的生物反馈方案也有疗效,可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但药物治疗周期长,费用较大。本病仍无法彻底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