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陈小河是一名企业高管,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老板手下的得力员工,因工作努力倍受老板赏识。然而去年底全力冲刺完成年底的业绩后,小河年初体检时却被医生告知血压升高,竟达到157/110mmHg。小河被这个数值吓了一跳,不禁叹息道,像我这么年轻也会患上中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到老了该咋办?难道是工作太累引起?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王云飞
高血压的发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称得上是常见病。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存在着不少误区,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脑中风、冠心病、肾衰等并发症联想在一起,从而产生恐慌,并由此引发焦虑。所以,可以从中西医学的角度,为患者朋友对其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澄清,为大家破解认识误区。
血压升高不等于高血压病
据报道,以前50岁到60岁是高血压病发的主要年龄段,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因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导致高血压这样的老年病频发,并且呈现逐步年轻化趋势。这种报道看多了,不由得让陈小河一般年纪的小年轻们内心慌乱了一阵:前些日子体检血压轻度升高,是不是得赶快服降压药治疗了?
那么,一体检发现血压升高就意味着患上高血压了吗?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一次血压升高并不意味着就是高血压病,切莫大惊小怪!
血压升高、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是三个不同的名词,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时间不同来冠名。年轻人短时间的血压升高,不是高血压,更不是高血压病。
血压升高、高血压、高血压病
血压升高:是偶尔一次测出高于正常界限的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及心脏学会组织将140/90mmHg设定为高血压的界限,正常人在平常的应激状态下很容易突破这个数值。比如说在跑步机上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170次/分以上,血压也可飙升至180/110mmHg,但停止运动后血压可自行回落至正常数值。
高血压:血压升高维持了一段时间,无论在家里、诊室或是动态血压监测,任何一种状态所测的血压值都超过140/90mmHg,就称之为“高血压”。目前医学上未能发现原因的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有明确原因的则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久患高血压未治容易损伤各种脏器,进而产生相关症状称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肾病及冠心病等,根据疾病发展规律、病损器官不同来冠名。
所以,偶尔一次的血压升高或早期的轻型高血压完全没必要过于紧张,不妨查查血压升高的原因,如近期是否太紧张、太焦虑、休息不好、劳累、失眠等,消除可影响因素后,血压是有机会慢慢恢复正常的。
患上高血压就得终身服药?
常听中老年人抱怨说,得了高血压就离不开降压药,去哪都得随身带着,一辈子都得变成“药罐子”。那么,确诊了高血压是否意味着终身服药,高血压在目前的医学中是否不可治愈呢?
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是误区
扣上“高血压”的帽子就得终身治疗?其实不然,所谓的“终身”确切来讲,应从精子、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开始,一直延续到个体的生命终结。高血压是阶段性的表现,并非是持续性的,很多年轻人本身并没有高血压,经过干预可以回到原点,血压可恢复至正常值。另外,有些高血压久治不降、时间一长会发生并发症,但有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时,血压反而处于正常值或低值无法再升高,此时亦无需用药了,所以高血压的治疗并非是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治疗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使病人受益最大,切莫以点代面!大多数偶尔升高的患者,没有必要那么紧张。
所有医学上没办法解释发生原因的高血压均冠以“原发性”,但目前的医学技术没有发现原因并不代表没有原因,每次血压升高应该都有诱因,去掉原因后血压就会恢复至正常。如今的白领年轻人血压高,多与精神紧张、焦虑、高空作业、长期驾驶或夜间工作有关,若换职业或工作地点后阻断其职业持续状态,血压大多可以逆转;但很多人很难舍弃职业,不能够离开危险致病因素的中年轻人,超过高血压水平则只能服药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一定安全水平内,减少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这叫做“保驾护航”。
像这类年轻人,可以坚持吃药几年,等调换轻松的工作后又可慢慢减量乃至逐渐减停降压药,高血压早期去掉致病因素后会逆转,而到终末期即使不用药血压也不会升高。
正确测量血压数值为调药提供依据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患者定期测量的血压数据可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每天到底需测几次血压?怎样测量数值比较准确?患者所用的血压测定方法和时间点最为重要。
白大衣效应、运动、心情等应激状态下,血压也会有所波动。什么时候测最好?第一个时间点在身体处于基础代谢的时候,医学测定基础代谢率是在清晨醒来以后在被窝里静躺不动,测量右上肢的血压就是基础血压(左右两上肢差别为10-20毫米汞柱)。第二个时间点可在中午吃完饭午休醒后在被窝里静躺不动,测量右上肢的血压。第三个点是晚饭前静坐10分钟后,测量右上肢的血压。
在这三个时间点测量的血压值,代表了一天的基础血压,这种监测方式对患者而言较易操作,从而帮助患者了解血压变化及判定高血压药方案的疗效。这是因为,高血压需根据数据说话,像天气预报一样,有统一的标准之后就可准确判定。
现在医疗器械众多,哪种仪器测量的血压数值最准确可信呢?虽然动脉血管腔内直接测压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但因是有创操作,病人很痛苦还需承担一定风险,做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意大利人里瓦-罗奇发明了水银柱间接测压法,基本代替血管侵入测压。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测量方法需要专业医生和护士来执行,不方便患者在家自行操作。患者可用电子血压压计自测血压,目前这种仪器基本可以满足血压测量的需求,因电子数据容易波动每个时间点仅需测量一次即可。
高血压患者只有正确治疗和定期监测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据媒体报道,张女士在厕所里大便后,站起来时突然晕倒。张女士的丈夫赶紧送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过医生诊断为脑干出血。医生指出,脑干出血在
脑出血里边算是很严重的,随时都会危及生命。而张女士之前就有高血压,由于
便秘上厕所时太过用力,诱发了脑出血。
很多高血压患者由于颈椎病发作、情绪激动、争吵、运动等激烈因素,血压骤时飙升至很高的峰值,在急诊科经常可以看到血压高达200-220/110-120mmHg的患者,这类患者爆血管引发脑中风、脑出血的几率大吗?
若降压不当 也易诱发脑中风
实际上不必如此担心,急诊科这类患者相当之多,但统计由此引发脑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比例却不多。急诊患者高血压相关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的发生率比脑出血要多。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出血性脑中风)大致需要具备三大条件:一是血压足够高,收缩压达到180-220mmHg;二是血压在很高水平上再次骤然升高,诱因可为摔跤、生气、吵架、排便、咳嗽等;三是脑血管本身结构的缺陷,像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使局部血管壁变薄弱,在高压的影响下向外突出去从而形成血管瘤,这就形成了脑血管壁的薄弱点,脑出血往往也就在这个部位。
如今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惧怕高血压引起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医生也会用很多降压药将患者血压降下来,但是患者血压降下来以后,血流也变得越来越缓慢,这并非是件好事。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高脂血症、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糖都会使血液变粘稠,有痰有湿,在高压流动下是正常的,不容易形成血栓。一旦扩血管、利尿等治疗后,血流可变慢,又很粘稠,就容易形成血栓,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当血压降压不当很多患者第二天上厕所后就突发半身不遂,出现了脑血栓形成所引起的脑梗死,即缺血性脑中风。所以,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数值不要太低,老年人安静状态时应维持在130/80mmHg,降压同时还要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中老年人还应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预防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正确使用药物降压 避免脑血管事件发生
很多人不知道,在我们6岁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自我老化,只是个体损害的程度和部位有所不同,危险因素多发生的损害就越多。医生口中常讲的危险因素指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尿酸、肥胖、抽烟、工作紧张、焦虑、遗传因素等。
高危患者应选用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血药及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治疗,使血粘稠度、血脂、血糖、红细胞降低,正确使用药物降压,脑中风发病率会大大降低。长期服用降压药如果发生耐药则要调药,或两种药、多种药合用,待血压平稳后再减量,最后予以维持,减少化学药对人体的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