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组权威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近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增加一倍多,其中95%为男性;临床发现我国痛风患者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警惕和关注.早期症状(1)急性关节炎每月发作1次以上;(2)炎症反查在1天内达高峰;(3)急性单关节炎发作;(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单键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单键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有可疑痛风结节;(9)高尿酸血症;(10)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支质下囊肿;(12)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尤其是一发作,简直是生不如死。那什么是痛风?为什么会发生痛风?如何调理痛风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那什么是痛风呢?西医认为,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
痛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绝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常是脚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若有轻微的风吹过或稍有触碰,活动一下脚趾头,立马疼痛得像钻心一样,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这种“来去如风”的现象,称为“自限性”。一次疼痛之后,看起来关节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样,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继续作怪,渐渐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
手指和脚指关节严重变形
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由刚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几次急性发作以后,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
到晚期就发生溃破
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易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由于关节永久性畸形,影响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极大地身心痛苦。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临床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法有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常用方药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上中下痛风方等。缓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常用方药如正肾丸等。其它疗法如针灸、推拿、放血疗法、三元代谢疗法、膏药疗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一,四妙散,药物组成: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
功效主治:肝肾不足,湿热下注,致成痿证。
二,白虎加桂枝汤,药物组成:石膏50克、知母18克、 粳米10克、 桂枝10克、 甘草(炙)6克。
功效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三,当归拈痛汤,药物组成:茵陈15克、葛根15克、知母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苦参10克、当归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甘草6克。
功效主治:湿热下注,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者。
四,宣痹汤,药物组成:防己15克, 薏苡15克,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10克,山栀10克,半夏(醋炒)10克, 晚蚕沙10克, 赤小豆皮10克。
功效主治: 清化湿热,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面目痿黄。
五,痛风验方《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物组成: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知母30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木通12克、前仁12克、地龙12克、老鹳草12克、川牛膝12克、威灵仙12克。
功效主治: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痛风,其实就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哪出了问题,肾和经络出了问题。我们都知道,肾的作用主要是过滤。过滤什么呢?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将其排出体外。现在的情况是,通常,肾可以将有害的物质过滤出来,但是代谢不到体外,却被沉积在了关节处,尤其是远离心脏的肢体末端的地方,特别是脚指关节和手指关节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体是一个循环系统,我们身体的血液从心脏泵出去,最后还要回到心脏。这血液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污染,要想反复利用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就需要过滤。而这项工作,主要靠的是我们的肝脏和肾脏来完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的思想,我们来做个比喻。
我们把人体想像成一条河流。河流的什么地方容易堆积垃圾?没错,是在河的支流上,是在河道的转弯处。同样,痛风石为什么会沉积在关节处呢,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了。那如何解决痛风的问题呢。中医认为,血行风自灭。因此,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气血的通畅问题,这个就要靠打通经络来解决。同时,还要减少业已在血液内出现的垃圾数量,这个主要靠排毒来解决。因此,只有当体内的垃圾数量减少了,当经络畅通了,痛风石才不会沉积在肢体末端的关节处。
我在回答一些患者问题时曾经提到过痛风这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痛风石,只不过是大小而已。如果你让按摩师按摩你的脚指关节处,大多数人,都会感觉非常的痛,而这种痛,其实就是尿酸的结晶。如下图:
在黑点处用力点揉按,大部分人会感觉剧痛,这就是尿酸结晶。
可当你长期按摩这些部位后,这些尿酸结晶就会被揉开了,揉化了,顺着血液把这些垃圾带回到肾脏过滤而排出体外。因此,加强全身的按摩,其实就是加速气血的运动,就像河流一样,加快流速,沉积物自然就会减少了。
同时,在饮食上,我们还要有效的控制,多吃五谷、蔬菜、水果,少吃那些容易形成垃圾的肉、海鲜类的东西,同时加强喝汁排毒,痛风问题往往很容易解决。反之,如果我们不重视,其后果我不说,想必大家前面的文章就已经看到了。
这里特别要提醒一下各位,千万不要使用像秋水仙碱之类的西药,这类药物,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对肝肾的危害更大。如饮鸩止渴一般。秋水仙素,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对一般的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一个痛风问题,反映在四肢末端,根源在于经络的不通,和脏腑的失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