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儿童肺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比较明确的认识。2010-2012年广医二院对广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婴幼儿呼吸道感染33%-38%。呼吸道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其它系统损害,如心肌酶异常,心率失常,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血尿,皮肤损害,肌肉、关节损害等。
无呼吸道症状,以其它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
血液系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发病机理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1、泌尿系统 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的23.8%,临床表现和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相似,发机理尚不清楚。
2、消化系统 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一般无发热,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用解痉药无效。彩色B超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甚至腹水。
3、皮肤过敏 荨麻疹。
4、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
5、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 ,与EB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表现相似。
6、咽喉炎 主要表现为频繁发作的干咳和清咽动作,一般的抗生素、抗病素药物和止咳药无效,易误诊为过敏性咳嗽。
7、颈部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通常不发热。
8、腮腺炎,临床表现与流行性腮腺炎相似。
9、颌下腺炎,临床表现为颌下腺肿大,有压痛,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不发热。
诊断: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稍高,分类无特异性。CRP增高。
2、血清学检查,,MPAb-IGM,阳性率71.1%。
3、PCR法,阳性率86.7%
4、MP培养,取咽试子痰液或鼻分泌物检查,培养3-5天。
鉴别诊断:主要与细菌、病毒感染鉴别,但要注意结核菌感染误诊为支原体感染。
治疗:
1、药物 MP无细胞壁,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素对MP无效,应选择能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合成的药物。儿童主要是使用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仍是首选,还有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等。最新研究出来的有酮内酯类的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和噻霉素(cethromycin)。四环素类和喹喏酮类不能用于儿童。
2、中药
3、免疫调节剂。
4、耐药性 2009年北京MP耐药率达到92%,上海MP耐药率为83%。Lucier在红霉素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发现2063和2064位由A到G的点突变,日本的okazaki等和法国的pereyre等分别在红霉素、阿齐霉素和泰利霉素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发现2616位由C到A位的点突变。
治疗方案:无公认治疗方案,国际上流行序贯疗法,国内多采用阿奇霉素服三天,停四天,连续4-6个疗程。有人用红霉素静脉滴注10天,再用阿奇霉素3个疗程。
注意事项:容易复发,必须坚持按治疗方案完成,不能因症状消失停药,定期复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