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自古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顽疾,它不仅让人们听不到天籁般的声音,甚至会失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随着人们对耳聋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耳聋的防治正迎来新的春天,越来越多的聋病患者可以重新回到有声的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2.78 亿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而在我国听力残疾的人数达2000多万, 约占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组数据提示耳聋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听力残疾无论给个人还是社会都会带沉重的负担,耳聋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有效的降低聋哑的发生率。
人类的声音沿外耳―中耳―内耳―中枢这条通路进行传导,通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短路”都会导致耳聋。我们根据耳聋的性质,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两大类。传导性耳聋主要是外耳或中耳病变所引起的声波传导障碍,而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是内耳或听神经病变所引起的声电转换和神经电信号输送障碍。耳聋具有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等特点,我们以下仅对临床上常见的耳聋疾病的防治进行介绍。
耵聍栓塞:耵聍俗称“耳屎”,是人体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时可导致外耳道堵塞,从而影响声音传导。防治措施主要是平时应注意避免耳道进水;尽量少自行挖耳,以减少损伤及感染;耵聍过多者,可定期到清洁耳道。如出现明显听力下降,应尽早到医院清除;合并感染者,需要同时使用抗生素耳液滴耳。
分泌性中耳炎:正常人的中耳是含气的,当中耳的引流通道――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及耳隔膜感。长期的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是其常见的病因。防治措施主要是去除其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咽疾病;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儿童多见,多继发于感冒。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预防:平时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感冒时要避免回吸鼻涕;有鼓膜穿孔者不宜游泳。治疗上主要是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用双氧水清洁耳道脓液,保持引流通畅,并用抗生素耳液滴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合并胆脂瘤者,可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感冒及耳进水,减少急性发作;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清除中耳病灶,重建听力,防治并发症;有急性发作者,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耳硬化症:是由于中耳听骨链固定导致的传导性耳聋,多有家族史,临床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双耳进行性听力减退,可伴有耳鸣,耳科查体通常没有异常。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耳硬化症以手术治疗为主,使用人工听骨替代固定的自体听骨,可有效恢复听力。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认为是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内耳损伤所致。通常在睡醒后发现单侧明显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一旦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行听力检查,争取尽早治疗,病程超过一个月者,通常疗效欠佳。目前以药物治疗,主要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剂及营养神经药。预防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紧张。
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和听神经的退行性变所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发生于60岁以上,是老人年致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双耳缓慢的进行性的听力减退,开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后可波及中低频听力。预防方面主要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延缓神经及微血管病变。治疗方面主要是依靠配戴助听器提高听力,严重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小儿感音神经性聋: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复杂,可由遗传、孕产、感染、药物、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一般为双侧受累,而且多为重度聋,严重影响到小儿听力、语言的发育,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也是我国耳聋防治的重点。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预防小儿耳聋的最重要手段,近年开展的耳聋基因诊断有望减少先天性聋儿的出生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聋儿康复的最主要原则。目前小儿重度聋的治疗手段只要依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