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肩部病痛越来越多,老百姓有了肩痛、僵硬和抬不起肩就自认为患了“肩周炎”,甚至部分骨科医生也常常用“肩周炎”笼统地诊断肩部病痛。其实,肩膀痛完全不等于“肩周炎”,“肩周炎”已经不是一个规范、准确的诊断名词。
一、典型误诊病例
74岁的肖女士主诉肩关节疼痛2年,夜晚睡觉会痛醒,严重影响睡眠,而且肩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出现疼痛加重伴有乏力,胳膊抬不起,不能侧卧。疼痛反复,并于最近3月摔倒后加重,穿衣洗澡都出现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到过不少医院,都当作“肩周炎”治疗,曾吃过西药、中药、做过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甚至打过封闭治疗,也遵医嘱进行过锻炼、爬墙、吊环等活动。虽经各种保守治疗,仍不见好转,每次运动后加重,肩痛继续存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肩肘腕关节专科门诊经杨睿医生仔细检查,确诊她患的是“肩袖损伤”而不是所谓的“肩周炎”;核磁共振(MR)“肩袖损伤,冈上肌腱撕裂明显”,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后来经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后,疗效很好,疼痛缓解。在我们肩关节专科门诊病人中有很多像肖女士一样“肩袖损伤”被误认为“肩周炎”的,因误诊误治,耽误病情,可能造成肌肉萎缩、肌肉脂肪浸润和关节软骨严重退变等不可逆的后果。
二、肩周炎”的由来
肩周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是一个包罗了所有肩关节周围疼痛疾病的诊断名词,其实它仅特指一个病(下面会讲到)。肩周炎字面含义笼统,概念模糊,容易导致对肩关节病痛的误诊。这个名词由来已久,1872[1]年法国外科医生Duplay 最早系统的描述了该病,其所用的专有名词是法语“Periarthritescapulohumérale”,这是肩周炎这个名词最早的出处,所以后世也把它称之为“Duplay’s disease”;1882[2]年Putnam 应用了英文名词“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由此可见“肩周炎”是个地道的外来语,不是传统中医名词(中医称之为肩胛周痹、漏肩风),真不明白现在的中医为什么更喜欢用“肩周炎”这个外来语。1934[3]年Codman首先用“冻结肩”(Frozen Shoulder)这一专有名词来诊断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渐进性的僵硬;1945[4]年Nevasier 应用了“粘连性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来命名这种病。查阅近20年国内外的文献我们发现仅中文文献中仍广泛使用“肩周炎”这样的表述,国外文献大多使用Frozen Shoulder(冻结肩)或Adhesive capsulitis(粘连性关节囊炎),在肩关节专业领域以冻结肩应用最为广泛。看来,我们也应该摒弃那个耳熟能混的废纸篓式的诊断名词,转而采用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冻结肩”,首先给患者一个精确的诊断,才能谈接下来的正规治疗,也算是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三、什么是冻结肩?
冻结肩[5]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率约有2%~5%,女性较男性多见,通常50岁左右发病,老百姓称之为“五十肩”,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高,典型症状是没有任何原因的肩关节痛、静息痛、夜间痛,合并逐渐发展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外转困难,高峰期是发病4个月左右,6个月开始缓解1年左右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可见,肩周炎可以牵强和原发性冻结肩划等号,后者根据该病的特点作为诊断更为准确。
四、肩痛多数是什么?
随着肩关节外科的发展,特别是肩关节专科体检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结合磁共振、CT的临床应用,专科医生们已经认识到,引起肩关节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症、喙突撞击症、冻结肩(肩粘连性关节囊炎)、SLAP损伤、肩关节不稳、复发性肩关节脱位、腱病、盂唇损伤、肩盂囊肿、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肩锁关节病、肩关节骨关节炎、胸廓出口综合症、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等。有统计研究[6]发现,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就诊的老年人中,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最高,达85%,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所谓的“肩周炎”(原发冻结肩)。
五、肩痛不应用肩周炎诊断
因为肩关节疼痛的鉴别诊断本身就非常困难,没有受过肩关节外科专门训练的医生缺乏诊断经验。“肩周炎”是个笼统、模糊的诊断,它也造成了许多的漏诊、误诊和误治,例如“肩峰撞击症”和“冻结肩”的某些功能锻炼是相反的、如果按照冻结肩那样“拉吊环、爬高、甩手臂”锻炼,就可能造成肩袖撕裂的严重后果。“肩周炎”是个好用的诊断,但因为它存在太多弊端,老百姓并不受用,所以我们倡议专科医生最好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