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 Silberfarb 首次提出「癌症化疗相关认知障碍」概念,指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或化疗结束后出现认知功能改变。换句话说,化疗会降低癌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又称「化疗脑」。目前,癌症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已经成为重要的临床问题,它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癌症脑」取代「化疗脑」
近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将(Cancer-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癌症相关认知障碍称为「化疗脑」并不妥当,因为癌症相关认知障碍的出现一般早于化疗开始。因此,需要根据癌症相关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为其定义一个新的概念「癌症脑」,以便进一步的针对性干预治疗。
最新研究证据
尽管先前有人研究了认知功能与癌症辅助治疗间的关系,但是未见对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的研究。近期,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 Patel 教授团队分析了新诊乳腺癌患者神经认知表现与血液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 J Natl Cancer Inst 杂志上。
该研究共纳入 174 例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女性相比,新诊乳腺癌患者的口语记忆能力下降、血浆 IL-1ra 水平升高。此外,患者的血浆 sTNF-RII(TNFa 产生的标志物)水平升高与记忆力下降相关。他们得出结论,由癌症诱发的促炎症因子(例如 TNFa)水平上调可能会损害癌症患者的记忆能力。
不过,受研究模型限制,他们并未研究饮食、用药史、运动情况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其他的研究证据
临床前(大鼠或小鼠、诱发或移植瘤模型)研究均表明,肿瘤发展与宿主认知障碍存在因果关系。肿瘤诱发性认知障碍伴随大脑海马区 TNFa mRNA 表达水平的上调,不过外周血 TNFa 水平并未升高。有趣的是,该研究的荷瘤小鼠还出现了「抑郁状」行为,应激相关的血浆皮质甾酮激素水平同样上升。
从更专业的角度分析,癌症对认知行为的影响可能仅是肿瘤伴发病态行为症状(例如认知障碍、抑郁、疲劳、痛觉敏化和失眠)的一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往往会集中发病,并伴随血液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变。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发现,炎症刺激会诱发这些病态行为。换句话说,病态行为症状反映了机体内存在一种进化性的自适应动态。
Patel 团队调整了对疲劳和焦虑的分析,他们并没有将抑郁或失眠纳入研究。然而,这两种病态行为都是癌症确诊的直接后果。下一步研究应该扩宽炎症相关行为症状的研究范围,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行为症状(例如认知障碍),这样才能明确这些交互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机制。
癌症相关应激是一种心理过程
近期研究发现,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和对照组女性的认知功能差异可能是由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症状导致的。对新诊癌症患者来说,接受分期诊断和医学检查、面临治疗选择等处境会诱发患者的急性心理应激。这些应激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还可能会激活患者体内的促炎症通路。
的确,心理应激可能与炎症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协同改变认知行为和其他行为症状。此外,心理应激还可能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例如抑制神经发生、缩小海马区体积,而癌症或癌症治疗带来的生物学变化会加剧这种情况。因此,仍需要对癌症诱发性心理与生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癌症相关认知障碍治疗需谨慎
至于如何治疗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和其他病态行为,应慎重考虑采取外周血 TNF 封闭策略(例如英夫利昔),因为 TNF 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了重要且复杂的作用。不过,可以从 IL-1 和 IL-6(可以促进 Th17 免疫)下手,因为它们参与了神经病理学的多个过程。行为干预为癌症患者带了希望,它可能具有干预大脑与免疫系统间调控通路的潜力。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癌症相关认知障碍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例如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大脑功能、缓解癌症患者的疲劳和抑郁症状、降低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通过缓解肿瘤缺氧提升化疗的效果。在积极癌症治疗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可能更有益处。
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抑制病态行为症状发生的诱因(例如炎症),还可以用最小的副作用代价缓解病态行为症状。换句话说,运动干预可以直接改变癌症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病轨迹。当然,这种理论推测仍需要临床随机试验的验证。
综述
不过,目前已经明确:肿瘤细胞释放促炎症因子,促炎症因子网络激活改变癌症患者的行为症状。了解此中机制,将有助于临床干预癌症相关的症状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