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积极主动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什么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呢?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可干预性因素和不可干预性因素。其中不可干预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因素则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等等。而针对可干预因素的预防是脑血管病预防的基石。
高血压是目前为止公认的脑血管病最高危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防。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预防高血压得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说少吃盐、多锻炼、少喝酒、不发脾气等等,同时还要注意监测血压,正规服用降血压药物。目标是使血压低于140/90mmHg,如果合并糖尿病或肾病应低于130/80mmHg。
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是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以心房纤颤最重要。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瓣膜、心室壁或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因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如果已患有心脏基础疾病,应该正规的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才能达到预防脑血管病的目的。药物选用的一般原则有:积极治疗原发病;无其他危险因素的心房纤颤患者,年龄小于65岁的选用阿司匹林;介于65-75岁的酌情选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如果超过75岁,建议选用华法林;既往有血栓、栓塞性疾病、高血压、左心功能衰竭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最好选用华法林。
高血糖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的4倍。如果得了糖尿病,时间久了,您的眼、脑、心、肾、脚可能都不大好使,所以需要通过基础知识教育、合理饮食、适当体育锻炼、药物等方法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降至7mmol/L以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血脂异常和脑血管病的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胆固醇增高、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或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根据指南进行处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指导、药物推荐等方式。根据血脂分类的不同选择针对性降脂药,如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主的,目前他汀类是首选药。
吸烟对脑血管病危害与吸烟指数的平方成正比,吸烟量大1倍,危害为4倍,吸烟量大2倍,危害达9倍。应坚决劝告所有发病前1年内吸烟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烟或避免被动吸烟,予患者心理咨询、尼古丁制剂以及口服戒烟药有助于戒烟。
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每日饮酒量男性小于2杯,非妊娠期女性1杯。一杯约含酒精12克。如何计算酒精克数,只要知道你喝的酒的酒精含量,乘以饮酒量,再乘上酒精的比重0.8就是酒精克数了,相当于1瓶啤酒,2两33度的白酒。控制吸烟与饮酒贵在自觉。
一级预防方面还需要注意控制体重、防治颈动脉狭窄、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一些研究显示腹部肥胖的人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要注重家庭预防,记住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方面,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用两句话“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来概括。一是指每天一袋牛奶,二是指每天摄入约250克炭水化合物,三是指每天3份蛋白质,一份蛋白质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如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指每天500克蔬菜和水果。红是指红葡萄酒,黄是指黄色蔬菜,包括胡萝卜、辣椒、西红柿、南瓜等,绿是指绿茶,白是指燕麦,黑是指黑木耳,黑木耳有降低血粘度、活血化瘀的作用。适量运动方面,掌握三个字“三、五、七”。“三”指每天步行的3km,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有效果。“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比方说一个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就可以了。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关键还是看个人,感觉舒适就可以了。
除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也很重要。二级预防是指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寻找发病原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降低脑血管病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在二级预防中比较重要的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是早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如无不适可长期应用,如不能耐受或合并有多种严重的基础疾病可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