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预后,尤其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治疗,其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
2007年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现了EML4-ALK融合蛋白。ALK基因的重排导致了信号传递,触发了肿瘤性质的改变。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基因分型的新类别,到目前为止,靶向ALK的药物有两种通过了FDA的审批,用于ALK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分别是Crizotinib和Ceritinib,第一种也已在我国批准上市。
ALK抑制剂对它们的靶点作用效果不同,耐受性也不同。此外,不同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也不同。Crizotinib是一种靶向作用于ALK、MET和ROS1的口服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客观缓解率可达61%,无进展生存期为9.7个月。作为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Crizotinib和化疗的效果相似。
但是,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因为基因突变或旁路途径的激活而出现了耐受和进展。二代ALK抑制剂应运而生,一些二代ALK抑制剂能够克服Crizotinib耐受性,包括Ceritinib和Alectinib。Ceritinib是一种选择性小分子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Crizotinib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对于以前应用Crizotinib后进展的患者而言,客观缓解率可达56%。Alec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的ALK抑制剂,对于以前未应用过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客观缓解率高达94%。值得注意的是应用二代ALK抑制剂以后,注意观察和治疗可能出现的药物毒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