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传统的化疗比喻成战场上的狂轰乱炸,那么靶向治疗就是精确制导炸弹!
靶向治疗只杀癌细胞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等基因的异常,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驱动基因的发现,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靶点”,让实现“精确制导”成为了现实。肺癌的药物和方法从此诞生了一个新领域―肺癌靶向治疗。
肺癌靶向治疗就是药物通过肿瘤的靶点特异、只作用于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起作用,因此只会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或很少伤害正常细胞。因此,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化疗、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7-10天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不同,进入肿瘤细胞后,靶向治疗的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肿瘤特有的结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不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化疗,都是对患者进行全身治疗的手段,但是区别就在于,肺癌患者化疗时,药物进入体内,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由于选择性不高,正常细胞也有一定伤害;而靶向治疗则因为有特异性靶点,因此不会伤害正常细胞,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就小。一般来说,有些患者会出现轻度腹泻和皮疹,个别的会有间质性肺炎。再加上靶向治疗药物起效一般很快,平均7―10天就可见到症状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很快能得到明显提高。
靶向治疗何时应用
既然称之为靶向治疗,那么存在“靶点”是使用靶向药物的前提。不能因为其较高的有效率和较少的副作用而在没有明确靶点的情况下使用。这样不但起不到效果,还可能延误正规治疗,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然,费用高也一直是很多患者对靶向治疗望而却步的一大重要原因,很多患者非要拖到其他治疗都无效后,才会想到它,可最终的结局是钱没少花,生命也没延长多久。因此,患者在明确使用指征后,越早使用靶向治疗,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获益。
目前常用的肺癌靶向药物
1、吉非替尼(Gefitinib 、Iressa,易瑞沙): 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对EGFR突变的一线治疗有效率可达70%-90%。推荐剂量为250mg(1片)每日1次。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s )为腹泻、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和痤疮,发生率20%以上,一般见于服药后一个月内,通常是可逆性的。
2、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特罗凯):也是一种EGFR-TKI制剂。厄洛替尼单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推荐剂量为150mg (1片)/日,至少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持续用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无证据表明进展后继续治疗能使患者受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75%)和腹泻(54%)。多为1度或2度,无需中断用药即可处理。厄洛替尼还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3、克唑替尼(Crizotinib,赛可瑞):是ALK/c-MET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和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NSCLC患者中,ALK阳性率大约为3%~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力障碍、恶心、腹泻、呕吐、水肿和便秘。
4、阿法替尼(Afatinib,Gilotrif):是第二代EGFR-TKI制剂,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受体2(HER2)酪氨酸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及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推荐剂量是40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无较长耐受。在餐前至少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腹泻、皮疹、恶心、高血压、厌食,无症状的QT间期延长和蛋白尿。
5、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安维汀)是全球首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是一种重组的人类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起作用。可用于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推荐剂量:5mg-7.5mg/kg。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穿孔;出血,包括较多见于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出血/咯血;动脉血栓栓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