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说法:结婚之前不仅得调查对方的长相、职业、家世背景,还得注意对象的血型,万一不留神,因父母血型不合而导致了新生儿的溶血反应,那就糟糕了。
作为一名血液科大夫,经常会有些急着生孩子的病人担忧地问我:“刘医生,麻烦你帮忙看看我们夫妻的血型合不合?生了孩子以后小孩会不会发生溶血?……”俨然把我当成了算命先生一样崇拜。
从医多年,也偶尔见过几例因和母亲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新生儿溶血,虽然少见,但对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却是不能小觑的。这就如同从天堂跌落地狱,还来不及品尝孩子降临的喜悦,就陷入了奔走求医的焦虑之中。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优生优育的倡导,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注意怀孕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也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
血型的由来
血型,说玄乎点代表了人的不同特征,A型血的人激进、B型血的人敏捷、O型血的人固执、AB型血的人谨慎,并以此推衍出不同血型人的性格运势,这种说法,除了包含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外,并无太多的科学根据。
从医学角度来说,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自1901年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被发现以来,至今又陆续发现了25个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医学上较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Rh、MNSs、Kell、Duff等。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RH血型系统以及最为人熟知的ABO血型系统。将这些血型的血液输入血型不相容的受血者体内,都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而将血液分为四型: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为A型;只含B抗原者为B型;含有A、B两种抗原的为AB型;A、B两种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血型抗原在人群中的分布依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相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医学上称之为“红细胞凝集”,在补体的作用下,可引起凝集的红细胞破裂,以致发生溶血。
新生儿溶血发生的机制
溶血的发生实质上是抗原抗体反应以及补体的协同作用而导致的。抗体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到外源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防御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ABO血型抗体有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两种。天然抗体一般不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不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也就解释了虽然母体和胎儿的血型不一致,却不会导致胎儿溶血。但免疫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这种抗体是因母体过去由于外源性A或B抗原进入体内而产生的。
此种情况可见于:如胎儿由父亲遗传所得的A或B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O型血母体(分娩时),刺激母体产生相应免疫抗体,当再次怀孕(胎儿ABO血型与上一胎相同),免疫抗体就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导致新生儿溶血。此外,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天然A和B血型物质,如某些寄生虫、细菌毒素等,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的免疫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
Rh血型系统则与ABO血型系统不尽相同。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者,汉族及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群中Rh阳性者占99%,其体内不含有Rh抗体。当Rh阴性的孕妇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胎儿的抗原可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待第二次怀上Rh阳性的胎儿时,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严重危及患儿生命。
ABO溶血病理论上不发生于母亲AB型或婴儿O型,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B或AB血型,第一胎可发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临床表现较重。
新生儿溶血的表现与预防
ABO溶血主要引起黄疸,Rh溶血造成胎儿重度贫血,甚至心力衰竭。有报道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的85%以上,危害性更大的Rh溶血由于抗原型罕见只占10%左右。
尽管母婴ABO血型不合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O型血的女性与A或B型或AB型血的男性结婚生孩子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统计ABO血型不合妊娠的占总出生数的26.2%,有症状者仅为5%以下,这就像统计学中常说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已经怀孕或准备怀孕的女性,一般不用担心宝宝会患上ABO溶血。
虽然过分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既往所生新生儿有重度黄疸和贫血的或有死胎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均应进行ABO和Rh血性体检以及相关抗体检测,羊水中胆红素浓度检查等。Rh血型不合者,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以后每2~4周检测一次,若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则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
最后我要说的是,夫妻血型不合并不可怕,只要做好孕前筛查、孕中检测,发现问题时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采取有效治疗,由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的几率是可以大大减低的。在此祝愿每对夫妻都能拥有健康可爱的宝宝,共享天伦之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