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肝胆胃肠外科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率先在中山三院开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内镜下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置入、腹腔镜脾切除、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等腹腔镜微创手术。
脸色苍白、四肢冰凉、意识模糊的渔民老李被急送到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此前的2天里,他先是突发呕血,足足有一小脸盆那么多,还连续3次拉出像柏油一样的大便,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发病,过去的2年他也曾出现过一样的症状,只不过这次,情况要严重得多。
据家属描述,老李患上乙肝有20多年,以前还很爱喝酒,一天可以喝到1斤。结合体检结果,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波很快得出判断:这是一名典型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由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发生了大出血,脾脏也大得几乎挤占了腹腔一半的位置,必须马上手术。
刘波为老李施行“两镜”新术式,即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胃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手术很顺利,术后第二天,老李即可下地活动,第七天拆线出院,2个月后重新出海捕鱼。随访至今,老李状态良好,无再出现呕血黑便。
门脉高压破裂十分凶险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十分常见,大约有1/3的肝硬化患者可出现。由于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门静脉压力骤增,只能经非正常的交通支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逐渐出现腹壁和食管静脉扩张、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一系列症状。
“门脉高压最可怕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即非常凶险,出血通常多得要用脸盆来装。”刘波表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往往由慢性肝病发展而来,患者早期即有脾脏肿大,却难自察。食管静脉曲张后,就像蚯蚓一样,压力非常高,在吃东西、天气变化等诱因的刺激下,极易破裂出血,出血一般没有先兆,也无痛感,其量却可达一两盆之多,都是鲜红色血液。由于大量的血液流入肠道,病人很快腹泻,排出柏油样黑便。
“这类患者第一次发生呕血的死亡率高达25%,此外,由于他们普遍身体情况差,病情重,凝血功能不良,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压力往往很高,止血非常困难,可以说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刘波说。
微创治疗患者第二天能下地
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治疗的目的首要考虑止血,其次是要解决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手段很多,如药物止血、三腔二囊管压迫、内镜治疗、分流术及断流术,但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其中,“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迄今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疗效也比较理想。然而,此术式创伤非常大,手术切口往往长达十几厘米,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刘波,师从父亲刘浔阳,一直致力于门静脉高压症的诊疗工作。刘浔阳教授是全国知名的门静脉高压专家,现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执医,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率先在亚洲地区开展食道静脉曲张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刘波跟随父亲上台,很早就掌握了该技术,2006年,他在国内率先发文介绍“内镜食道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脾切除术”。
刘波表示,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专业特长,每年开展各种类型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数百例,手术数量、种类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鉴于传统术式存在的弊端和局限,该科的专家团队不懈寻求着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改良并创新了多种微创术式,如“经皮胃针型内镜引导下胃底静脉套扎术”、“内镜食道静脉密集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等。
2011年,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成立,在保持原有专科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刘波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内镜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进一步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术程,术中出血少,大大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术后恢复快,所有患者均能在短期内恢复轻体力劳动。
据刘波介绍,以前,肝硬化多由血吸虫引发,相当多农民在地里干活感染,肝硬化后肚子胀、腹水,突然呕血,死亡率高,家里一下子就失去了劳动力。现在,肝硬化的病因变了,多由肝炎、喝酒发展而来,很多病人还是不够重视。其实,只要及时治疗,病人预后的情况都很好。“‘两镜’联合治疗的肝硬化大呕血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一个星期后可以出院,一个月就能恢复轻体力劳动。我们不止是救命,也希望这类患者回家后还能继续劳动。”刘波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