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甘照宇
●抑郁有“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之分,两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区别
●患者饮食上应多吃鱼类和新鲜蔬果,而人参、当归、冬虫草等补品则应避免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或许会有这样一种经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我评价低、有强烈的轻生念头、睡眠障碍……这时,不少人都会联想到时下很热门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但原来和人有男女之别,动物有雌雄之分一样,“抑郁”也有“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之分。后者除了有前面所描述的抑郁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例如情绪特别高涨或特别容易被激惹,自我感觉突然间好得不得了,精力无比充沛,即使不睡觉也不觉得疲惫……这类病人的情绪,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大起大落。
据介绍,双相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不亚于抑郁症,而且好发于青少年,其致死率、致残率较抑郁症还要高。可遗憾的是,由于双相抑郁的抑郁症状与抑郁症极为相似,加上双相抑郁长期以来一直不为公众认识,临床上不少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
文/记者黎蘅
临床:
门诊抑郁患者,一半是“双相抑郁”
提起抑郁症,很多人都会了解一些症状,例如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高兴不起来;精力下降,无精打采;自我评价低……此外还有很多患者被睡眠障碍、性欲下降等问题所困扰。
此情此景,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可原来抑郁还有单、双之分。据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介绍,双相抑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患病的机会基本均等。在我国,大约每1000人当中就有5~10人得有此病。“根据现代精神病学的观点,在门诊就诊的所有抑郁发作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属于‘双相抑郁’。”
那这单和双到底怎么分呢?甘照宇介绍说,所谓“双相抑郁”,就是在人生的经历当中,除了在某段时间(至少持续两周)内出现上述抑郁的症状外,还会在同一时间或不同的时间段(至少持续4天)内出现以下表现:
1.情绪高涨或易激惹: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愉悦感”以及“陶醉感”;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情绪易激惹,看什么事情都不顺眼,易怒,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
2.夸大:表现为过分自信,自我评价过高,自认为自己有过人的才能、本领或特殊的身份、地位;对现实处境过分乐观,只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而看不到事情消极的另一面。因此常常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或建议。
3.精力充沛:表现为睡眠需要减少,体会不到疲倦。
4.思维奔逸:表现为才思敏捷,联想增多,富有创造性,自觉“脑子像抹了油一样”、“思想像脱缰的马匹般”,“想什么事情似乎都能迎刃而解”。
5.活动增多:包括本能活动和意向活动增多,前者主要表现为性欲增强,严重时变得随便结交异性,性行为轻率。后者表现为兴趣广泛,对原本不属于自己兴趣范围的事情也变得有兴趣。
6.精神病性症状:部分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如凭空听到有人跟他/她说话、无端怀疑有人嫉妒他/她而欲迫害他/她等。
病因:
遗传和环境双重作用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相障碍?甘照宇介绍,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尽管医学界还未找到所谓的‘双相障碍基因’,但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甘照宇举例说,有家族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双相障碍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8~18倍;有双生子调查发现,同卵双生子双相障碍的同病率高达33%~90%,而异卵双生子双相障碍的同病率仅有5%~25%;还有基因连锁分析发现,第5、11和X染色体上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与双相障碍相关联。
此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大致上有可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甘照宇介绍,其中医学界对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得较多,归纳起来,可以诱发双相障碍的主要有:童年创伤,具体包括同胞竞争,父母过分苛刻严厉,先天缺陷或不足,父母早年离异或亡故以及各种形式的虐待;人生某个阶段发展不顺利:如成年早期婚恋受挫、成年中期事业不顺等。
治疗:误当“单相”,患者自杀风险高
值得注意的是,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在临床表现上虽然十分相似,但治疗上却大有不同。例如许多患者甚至非专科医生或许都会认为,抑郁发作就得用抗抑郁剂。然而,这样的一个“共识”,对于双相抑郁发作而言,目前面临着剧烈的争论。甘照宇说,目前医学界对双相抑郁是否该用抗抑郁剂的意见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即不主张首先使用,如要使用也必须在充足的心境稳定剂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
“所以,如果一个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被按‘单相抑郁’(即抑郁症)来进行治疗,不仅不能从抗抑郁剂治疗中获益,还可能会带来躁狂发作,患者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自杀风险提高等恶果。”
提醒:治疗要打持久战
甘照宇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手段,效果都不是立竿见影或者一劳永逸的。首先,无论哪种治疗方式,起效均需要一定的时间,如药物治疗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才逐渐见到效果,而要见到明显的效果一般需要4~6周。而整个治疗过程则要经过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这三个阶段。
此外,甘照宇还提醒,双相抑郁患者饮食上应多吃鱼类和新鲜蔬果,而人参、当归、冬虫草等补品则应避免。“因为这些补品中含有令人情绪兴奋、躁动、不安的化学成分。许多患者因为进食上述补品后出现病情波动或复发。”此外,高糖高脂饮食、富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都不适合双相抑郁患者。(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袁丹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