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柳叶刀》杂志被首次提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组成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中国以及亚洲地区是乙肝的流行地区,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曾高达10%,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的时候,需要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还是乙肝病毒感染合并了非乙肝病毒相关的肾脏病进行鉴别。
1989年, 《中华内科杂志》北京HBV-GN专题座谈会标准颁布:对乙肝病毒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定义为:
(1)血清HBV抗原阳性;
(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3)肾组织切片上找到HBV抗原
其中第三条为最基本条件 。
2012年:全球肾脏病预后改善组织( KDIGO Chapter 9: 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发布了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指南,其中第九章《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对乙肝病毒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的描述为:HBV-GN包括膜性肾病(MN)、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局灶节段硬化(FSGS)
和 IgA肾病。在儿童HBV-G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HBV-GN的诊断需要在血液中测到病毒,并且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了肾小球肾炎。注意,这个诊断标准没有强调在肾组织中探测到病毒抗原的沉积!
在中国,如果放宽了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会导致HBV-GN发病率过高,而实际上包含了HBV感染,却合并了非HBV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尽管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却分这两种情况,临床上依然坚持北京座谈会的标准诊断HBV-GN。但是对于病毒阳性的患者,无论是都是HBV-GN,都主张先抗病毒治疗。有时,单纯的抗病毒治疗会使蛋白尿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