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极其凶险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占世界总数的55%,自然生存期短,病程多为3~6个月,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原发性肝癌其恶性程度高,明确诊断时大多为中晚期,传统的手术、化疗或放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医药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大优势,疗效肯定,展现了中医药抗癌的喜人前景,为多方法、多途径征服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中医辨证分型缺乏客观指标,大多未设对照组,使疗效的可信性受到一定影响。对中晚期患者的疗效仍不够理想,虽有个别治愈验案,但病例较少,且治疗方药偏于弥散,难以总结提高。我们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扶正固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学文献中没有“肝癌”的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胁痛、积聚、黄疸、臌胀”等疾病的范畴,正如《灵枢?水胀篇》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难经》谓:“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及,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即肝癌属本虚标实之症,本虚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亏损,正如《医宗必读 积聚篇》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诸病源候论 积聚病诸侯》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而标实即邪气内蕴,血瘀火毒,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丹溪心法》则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发病之初多为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日久则气郁化火,湿热内生而致火毒内蕴,血瘀气壅,痹阻不通,故见积块、黄疸、臌胀等症。晚期由于邪毒耗气伤血,正气大损,多见阴虚津亏、肝脾肾受损。而其中“本”则以脾虚为主导作用。
故此,对本病的治疗则以扶正固本即健脾理气、补养气血、滋养肝肾为主,并根据本病发展阶段及症状表现的不同,分别辅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软坚散结、消症破积、滋补肝肾、平肝熄风等方法,但扶正固本始终应放在首位。
我们临床收治的中晚期肝癌病人,多数体质衰弱,正气已虚不能承受手术的损伤及化疗的副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我们临床上以健脾理气、补养气血、滋养肝肾中药为主,选用党参、白术、黄芪、紫河车、熟地、扁豆、淮山等药,并根据如下不同症候加予相应的治疗。
1、合并精神抑郁、胸肋痞块、腹胀肝痛、口苦纳差、舌红蓝、脉弦数属湿热郁结,常配以茵陈、土茯苓、蒲公英、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败酱草、车前草、猪苓等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积。清热解毒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为各种癌症患者常用治法之一。部分胃寒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胃部隐痛不适,如改为饭后服用则可缓解疼痛。
2、“久病必瘀”,晚期肝癌常并有血瘀症,表现为面色晦暗、腹胀如鼓、肝脾肿大、舌暗红、舌背静脉曲张、舌边瘀点瘀斑、脉弦细,属气滞血瘀,甲皱微循环检查表现管绊襻纡曲、增粗,血细胞凝聚呈泥流状态。用药配以柴胡、白芍、木香、佛手、川朴、川楝子、赤芍、红花、桃仁、丹参、郁金、三棱、莪术、鳖甲等常用药物以活血化瘀,理气消滞,但对出血或皮下出血的肝癌患者应慎用,以防诱发消化道大出血。
3、若表现为疲乏无力、口淡无味、腹胀纳差、腹水浮肿、舌淡胖白腻苔、脉滑或细弱属脾虚湿阻。常选配茯苓、神曲、生薏仁、砂仁、陈皮、半夏、车前子、泽泻、木香等以和胃消滞,祛湿化痰。
4、若表现神疲懒言、低热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弱属肝肾阴虚。宜配以沙参、麦冬、生地、鳖甲、龟板、赤芍、丹皮、葛根、女贞子、枸杞子等药物以益气养阴,滋水涵木。
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必须从整体出发,调整脏腑,扶正固本,通经活络,软坚散结,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典型病例
李某,女,54岁,2004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右上腹胀闷不适,进行性消瘦3月。病史:患者2004年初出现右上腹胀闷不适,进食后加剧,进行性消瘦在台湾当地医院经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右叶近肝门区6×7cm占位性病变,查AFP2030ug/ml,ALT453U/L,ASL422U/L,TBIL32.8umol/LDBIL15umol/L。诊为原发性肝癌。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转求中医而来诊。
初诊诉右上腹胀闷不适,进食后加剧,纳呆,口干,溺黄,大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体查型体消瘦,面稍黄,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大右锁骨中线肋下3cm,剑突下未及,脾不大,根据外院资料与症状体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湿热蕴结。治宜健脾理气、疏肝散结、清热利湿。处方:党参15g、白术12g、紫河车15、扁豆15、淮山20g、生薏仁30、陈皮6g、茵陈15g、土茯苓30g、蒲公英15g、郁金12g、白花蛇舌草15g、柴胡12g、白芍15g。翻渣煎,相混后分两次服,日一剂。
二诊:一月后再诊时右上腹胀闷减轻,进食后无加剧,纳尚可,溺稍黄,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体重增加2公斤,湿热十去七分,肝郁结得舒,治宜健脾疏肝、软坚散结、滋补肝肾。处方:党参15g、白术12g、紫河车15、生薏仁30、陈皮6g、鳖甲15g、土茯苓30g、郁金12g、白花蛇舌草15g、柴胡12g、、龟板20g、白芍15g。
三诊:右上腹胀闷基本消失,纳尚可,大小便正常,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效不更方,仍守前方加减治疗。
六诊:患者于2004年11月在台湾当地医院复查,肝右叶近肝门区病灶缩小至3×4cm,查AFP降至406.18ug/ml,ALT65U/L,ASL57U/L,TBIL8umol/LDBIL5umol/L。现无右上腹胀闷,纳尚可,大小便正常,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至62公斤,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如常人,继续服中药治疗,并配合饮食、精神调理。
体会
中晚期肝癌往往都失去了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机会,给予中药、中药介入、护肝及全身支持疗法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由于具有症状改善显著,副反应小,全身状态保持较好,病情发展较慢,肿瘤可缩小或带瘤长期生存等优点,而且可使病人AFP下降,肝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从而使中医中药在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以健脾理气中药配合外放射可使中、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达到43%,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健脾理气中药的实验研究证明:能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及乙雌酚诱发的肝肿瘤具有延缓和治疗作用,能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AFB1-白蛋白加成物的水平,抑制N-ras基因的过量表达等,实验结果证明,健脾理气中药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而不是直接杀伤,健脾理气方主要为调补的药物,不是以攻伐为主。这也是健脾理气中药副作用小的原因之一。实验研究亦表明,健脾理气中药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中医治疗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全程参与肿瘤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体征和发病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予以辨证分型,立法处方,进行针对性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其特点是保持了中医整体观念理论的特色,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性,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长。而晚期肿瘤则以中医姑息治疗为主,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健脾理气,增加食欲、增强体质,滋阴养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对于以毒攻毒或生草药抗癌,则应慎用,因为以毒攻毒药物有毒性,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晚期肿瘤;而生草药成分复杂,无法提纯,有效成分含量很少,疗效差。而秘方治癌是现代迷信、害人不浅,更不可取。
扶正固本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天地人合一的观念、阴阳平衡观念为依据的扶正固本法,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应该把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因而中医的“补之、调之、和之、益之”等都属于扶正范畴。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了扶正固本法有多个方面的作用,概括为: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放化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包括免疫功能在内的机体抗癌机能;减少肿瘤患者转移、复发的机会;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晚期肝癌的病人以扶正固本法为主治疗,在控制肿瘤生长,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