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一旦这种平衡因为各种原因被打破,疾病就随之产生。恶性肿瘤往往先是自身正气不足,体质虚弱,再加上邪毒侵袭、环境恶化、长期饮食不节、劳逸、情志失调等外因的影响而发生,手术及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也是因为各种原因使体质下降,体内平衡被打破引起。因此,对于手术及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治疗,其目的不是针对杀灭肿瘤细胞本身,而是调整阴阳偏颇的体质,使肿瘤失去产生、复发、转移和进展恶化的平台,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恶性肿瘤又是一个慢性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其治疗又有治疗周期长、治疗阶段特点明显的特点。因此肿瘤患者的复发转移与其体质状态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患者体质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2、中医对体质的认识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热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映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王琦等通过综合辨析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方法,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将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型。其中,除平和质之外,其余八种体质在特定环境下都会对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产生影响。
从体质的形成过程来看,首先个体体质继承了自身家族遗传特性,在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规律性过程,因此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同时个体体质又受气候、饮食、情志和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做出相应适应性改变,笔者在临床发现肿瘤患者通过长期中药、饮食等调整阴虚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等也可以向平和体质转变,因此体质又具有可调性,运用中医药调整偏颇体质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恶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3、体质因素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1)体质与肿瘤发病
不同人群在相同环境下有人发生肿瘤有人不发生,原因就是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对环境的反应性不同。体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水平,体质的差异也是由于脏腑气血津液的组成和功能的不同所致,人体正气的盛衰也是由上述基本物质所决定,因此,某种程度上个体体质状态是个人正气的外在表现,当人体体质出现偏颇时,意味着人体正气发生虚弱,而正气虚弱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研究也表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人体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衡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体质癌基因的表达也不相同。因此,体质因素与肿瘤发病密切相关。
(2)体质与肿瘤的预后
人体正气水平和感邪轻重是决定疾病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手术和放化疗后患者本身肿块已切除,从病的角度来说,已处于无瘤状态,邪气已去,理论上已不需要治疗,但60-70%的患者仍要复发转移,说明人体正气水平即体质状态是肿瘤复发转移特别是手术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决定因素。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正邪相争,正气渐虚邪气渐盛,此时肿瘤的恶化虽然与邪气的盛衰和治疗是否得当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正气充盛得以与邪气相抗衡,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此时扶正祛邪是防止肿瘤恶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扶正就是调整体质。因此,体质因素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调体可以防止和延缓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
4、肿瘤治疗中体质学说的应用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分为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是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无论是辅助还是姑息治疗,中医药始终参与其中。
对于手术及辅助放化疗患者,临床上已处于无瘤状态,临床治疗目的是预防复发转移,这时运用中药主要是调体质为主,通过调整患者不平衡的体质,提高其正气,使肿瘤失去复发转移的基础来达到目的,治疗周期长,同时考虑到体质的稳定性,应在辨体的基础上注意守方。用药时用量宜轻,药味宜少,以15-20味为佳,注意避开毒性药物的应用防止对身体产生损伤。在调体期间如果因内外环境的影响出现相关证候时,可临时转为以治疗证候为主,药性药量和药味据需要增加,一般证候在1-4周以内可以得到纠正,借此与病理体质相区别,在此基础上,仍辅以调体质药物控制证候的转归。
同时,考虑到中药的毒性和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应当注意中药服用的时间。因为术后1-3年往往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发期,因此笔者认为中药的术后应用一般要超过3年,如果用药期间体质转为平和体质,可考虑停服中药,如果用药后体质仍有偏颇,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对于晚期姑息治疗的带瘤患者,应以临床辨证治疗为主,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辨体治疗。并适当加用清热解毒药物,如肺癌患者可加用蚤休、蛇舌草,大肠癌加用败酱草、虎杖,乳腺癌可加用猫爪草、穿山甲片等。此时应辨证辨体辨病相结合。
因为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几部分构成,可以在运用中药的基础上,建议患者改善不恰当的饮食、生活方式,辅以食疗,通过食物的偏性来调整体质。同时,运用心理干预等方法,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体质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