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病人外阴阴道痒、白带又黄又稠或稀薄量多(豆渣样、泡沫状、米汤样、鼻涕样),有的有严重异味(瘙臭、鱼腥等),反复发作;四处求医,外洗、阴道塞药、口服药,中药等,甚则打干扰素、宫颈LEEP刀或微波治疗,搞了几天、一周,好上几天几周,一过性生活或劳累或吃了些辣、冷的食物,机体抗拉力下降,再受了些“六淫七情房劳”的刺激,又症状如初。有些小女孩犯病,有些是老年犯病,更多的是成年女性。有些人表现为腰腹酸坠痛等,其实还是炎症作怪,有些是气虚或瘀滞所致;而这个炎症,位置并不确定,比如皮肤上的一个小疖子,可不是3-5天的抗生素治疗就能好的。
患者自己尝试了各种办法,医师将医院药房可提供的药轮流用遍,总断不了根。实在是难治之症啊!!!
我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断根。但病人痒得苦不堪言,也必须给些药,或帮她洗涤阴道。有引起孕妇也患病,白带不好,病原体自阴道向宫颈,向宫腔、向宫腔外挂盆腔扩散游走,导致胎膜早破,对胎儿极不利。孕期治病,是不是对胎儿有害呢?总比发生胎膜早破、早产的危险小些吧。
为何我们平素不学点保健的知识呢,特别是阴道炎症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与简单的中药煮水或褒汤,还是具有较好的效果的。一旦掌握这些医学知识,一辈子受用啊。大家都知道《本草纲目》,可是谁读过呢?其中一些中草药与一些中医治常见病的方法,很方便,很实用,甚至可用于急救;而且这本书很好懂,外国人都很容易理解,否则怎么举世闻名呢?一年记三五个草药,拍几张照片,放在自己的微信里,看上几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过去,没有什么中医学院吧,都是自己有了一些认字的基础后,自己勤读医书,多思考,干吗一定要求医师呢,何况好多时候医师也治不好呀,医师的工作,偶尔治愈,时时帮助,总是安慰。现在学习方式如此简便,用手机搜索一下,唾手可得啊。再看些通俗些的“黄帝内经”,对于养生,真是受益无穷啊。当然,自己还不太懂或没有把握时,还是先请教老师与医师。
对于常见的阴道炎症,如VVC,达克宁(分3天疗法与7天疗法)、凯妮汀(3天一次)等还是有效的。滴虫性阴道炎,甲硝唑效果不错。细菌性阴道病,使用些中成药栓剂,效果也好。---这些用药,宜由医师处方。其他一些原因引起的,需要医师检查与病理检查,甚至细菌培养等。平素的防治,则更加重要。
我认为,西医治疗同时,加些中药与中医的调理,效果会更好。比如吃了了辛辣的食物,太湿热。躯体内湿热太多,自己要找个地方出去,阴道、尿道是个出口。躯体长年处于湿热(水深火热)之中,抗拉力肯定较差,因此疾病会反复发作。如果总是服用清热除湿药;或病人总是熬夜,穿得少少些,偏爱冰激凌与冷冷的饮料,极易将那么一点点肾火浇灭,也就是肾阳虚。大家都知道亚健康,想想平素自己是不是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呢。工作压力这么大,生活环境这么恶劣,肾阳虚了,接着就肾阴虚,脾也虚了。儿时爹妈细细地呵护照料,给了个好身体的底子;一旦自己独立了,饱一顿(如暴饮暴食,吃得过饱),饥一餐;夜间1点还在强熬写稿子,或挖空心思、思虑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自然病就来了。好多年得来的病,想3、5天就治好,还不复发,怎么可能?
比如,我家有个强人,大冬天只需盖个空调被,也不感冒。我以为奇,后来发现家里地上老是大量头发,看来强人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强。我科一个护士,生孩子前,与我家的强人一样,大冬天只穿衬衣与薄夹克;一过30岁,总说自己身体越来越差,脸也黄了,起了不少麻子。有些人,小心眼,动不动生闷气,喜欢叹气,属于肝郁,肝脏抑郁了,进而影响后天之本-脾-运化水湿、损伤先天之本-肾藏的功能了。
治疗、预防阴道炎: ①经常保持阴部清洁卫生,经期、产褥期、流产后尤需重视。②避免长期居住在阴湿环境。③性伴侣同治,防止交叉感染。④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过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⑤查有无糖尿病等相关疾病。⑥有无家里不干净之处(建议将家里卫生彻底搞一下,特别是卫生间,不要的东西,赶紧扔了)。⑦衣物分类洗(如外衣裤、内裤,袜子),此类病人不宜穿裤袜,相当于踩在脚下的部分与内裤同洗。⑧此类病人,也不宜空调房内穿短裙子,小腹冷冷的,抵抗力不好。⑨易复发者,除了注意上面的问题,还需复查与重复治疗。⑩自学保健知识,用中医时兼顾补阳,避免一味地清除除湿。
中医治则主要是“治脾宜升燥9(完带汤),治肾宜补涩(五子补肾丸+茯苓丸)、治肝宜疏达(逍遥丸)”湿热下注时用二妙丸;脾肾夹湿证可用千金止带丸。初期发病宜祛湿为主,反复发作者,需从体质方面考虑,兼顾调理脾、肝、肾等脏腑功能,注意气血阴阳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