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应用背景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属组织间植入放疗,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应用于前列腺癌,实体肿瘤治疗,为前列腺癌治疗标准之一。对243名前列腺癌患者行粒子植入治疗,并行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对于低风险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足量粒子植入治疗,其8年内无生化指标恶化的比例为94%。随着B超、CT术中定位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该技术已应用于肺癌、胰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鼻咽癌、颅内肿瘤等肿瘤治疗。
125I放射性粒子是一种密封型固态辐射源。外壳为长4.5mm,外径0.8mm的钛管,内核材料为0.5×3mm银丝,银丝表面镀有125I同位素。出厂的125I粒子均依照密封放射源分级要求检测并达到温度5级,压力3级,冲击2级标准。125I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为59.6天,主要发射光子能量27.4keV和31.4keV X射线,35.5keV γ射线,属低能辐射。其铅半值层0.025mm,细胞组织半值层20mm。有效细胞组织治疗半径为17mm。
随着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方式也日趋完善,由单纯手术治疗发展为综合治疗,即将开放手术,微创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近年来,多为研究者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引入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柯文坤等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缓解率为83.2%。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涉及多学科合作,粒子植入方式、排布设计、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处理均与治疗成功率密切相关,但临床医生的诊疗尚缺乏明确、科学的标准,学科之间的合作桥梁尚未建立,已成为限制该项技术发展应用的瓶颈,亟待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