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或迟缓性瘫痪期
1)正确体位的放置:采取抗痉挛体位,定时翻身。
2)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对有肢体瘫痪的患者, 四肢关节应由被动运动、主动一辅助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早期肢体的被动运动可以10-―15min/次,2.-~3次/d。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来带动患侧肢体完成主动一辅助运动;完成主动运动时应避免诱发肢体的病理模式或利用协同运动来完成。
3)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可采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中具有诱发肢体随意运动的方法。
4)床上运动:如果病情容许,可以进行桥式运动(由双桥到单桥)、床上翻身训练(健侧向患侧,患侧向健侧)、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由静态平衡至动态平衡)。
5)体位转移训练:如果病情容许并已经掌握了床上坐起及坐位平衡能力,可以进行床一椅转移、坐一站转移及站立训练(由靠斜床站立、扶持站立到独自站立)。
6)其他的物理因子治疗:
①神经肌肉电刺激。
②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③经颅电刺激疗法。
④经颅磁刺激疗法。
7)高压氧治疗:不能独自坐的患者可以入单人舱,可以独自靠坐1.5h的患者可以人多人舱。
8)中医治疗:可采用针灸、按摩等方法。
(2)恢复期或痉挛期
除了继续迟缓性瘫痪期的治疗之外,重点实施以下治疗:
1)抑制痉挛肌群的肌张力:采用抗痉挛体位、系列夹板、Bobath技术、治疗球等。
2)增强患肢运动功能的训练:可以采用Rood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技术。训练的重点躯干是屈伸和旋转功能,上肢是肩胛带和肩关节的活动、肘的屈伸控制;下肢是屈伸膝活动、踝背伸控制、伸髋屈膝活动以及伸髋屈膝踝背伸的控制。
3)平衡控制训练:包括坐位静态和动态平衡、坐位到站立位的动态平衡、站立位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控制训练。具体方法可以使用平衡训练板、治疗球(Bobath球)、平行杠内训练。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于平衡训练仪训练。
4)步态训练:包括原地单腿支撑、交替单腿支撑、原地迈步,平行杠内行走、室内、室外行走、上、下楼梯训练。有条件时可利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5)其他的物理因子治疗:包括水疗法、温热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等,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6)作业治疗:重点在上肢功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以及感知和认知功能的训练。
①上肢功能的训练法包括肩、肘关节活动的控制,前臂旋前旋后的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灵巧性训练。
②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包括训练穿脱衣服、如厕及沐浴的指导和训练,以及自助具的应用(如餐具、梳洗修饰、穿着、洗澡等自助具)。
③对某些患者经积极的康复治疗,腕手、踝足的功能仍没有完全恢复,可佩戴适当的支具,如固定式休息位低温热塑腕手夹板、功能位低温热塑腕手夹板、休息位低温热塑踝足夹板和活动式前臂夹板等。
④对有偏盲的患者,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缺陷,然后进行双侧活动的训练,例如,将物体放在两侧,让患者通过转头,将有效部分的视野作水平扫描,以补其不足,或用拼板拼排左右结构的图案,用文字删去法多次训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因视野缺损而漏删的部分文字。
7)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①个性化训练:由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②集体治疗:把有类似言语障碍的患者分为一组,由治疗师进行训练。
③自主训练: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并掌握了一些交流技巧后,布置任务让患者自己训练。
④家庭治疗:由治疗师设计治疗方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治疗,定期复查。
⑤交流辅助工具:对于严重言语障碍患者,经过系统的言语训练仍无法改善言语功能,可以通过辅助交流工具,如交流板进行交流。
8)心理治疗:有抑郁或焦虑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
9)传统中医康复:包括中药、针灸、中医按摩等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