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凌晨2时许,在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福轩新村金福轩超市门口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一名17岁少年在生日当天,因一名女孩而与他人起了冲突,之后被人连捅多刀”。
此次事件中,被杀的男孩与嫌疑人并无直接冲突,却不幸卷入恶性事件。从事件一些线索推测,女孩男友因嫉妒、冲动而带领朋友斗殴,引发杀人事件,此男友及伙伴可能有偏执性人格或冲动性人格倾向,导致处理问题有失理智,极其容易发生冲突而引发恶性事件。
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有一类疾病是人格障碍,主要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分类主要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以及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等。
其中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与偏执为特点,男性更多。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有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好斗,对个人权利极度维护;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但没有达到妄想程度;过分自负和自我为中性,不达目的不肯罢休;过分警惕和保有敌意。
而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多见。此类人容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受阻或批评时;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不能自控冲动行为;为食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差;不能坚持任何无即刻奖励的行为;不稳定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和偏好紊乱及不稳定;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紧张或不稳定;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人格障碍在18岁以后才能诊断,诊断以后的治疗难度非常大,通常开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身。社会上真正能诊断人格障碍的不多,更多的是某些人格特征的偏离,也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人格是每个人的行为、心理等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性格、自我概念等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培养健康人格,使孩子成年有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小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就非常重要。俗话说,3岁看到老,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是逐渐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也就越来越难以改变。
18岁以前,我们可以把心理特征明显偏离的成为人格异常,造成人格异常的因素主要有:①遗传因素。在人格异常家族中,往往有同样类型人格特征,发生率与亲缘关系远近成正相关。②疾病因素及脑发育因素。在分娩、婴幼儿和儿童期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育的躯体疾病会导致大脑发育不成熟,从而形成异常。③家庭环境因素。儿童期应激事件,丧亲、父母离异,受虐待与过分宠溺等对儿童成长影响巨大。④教育因素。包括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传播、书籍、影视及网络等各种教育方式也会对人格异常有影响。⑤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社会制度及政策、主流思潮、社会风气等也与人格形成有关,例如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安全的同胞竞争丧失,家庭养育中因担心丧失唯一而导致的过度保护。“经济为中心”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潮所致的父爱缺失。
健康的人格是具有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独特的、稳定的、完整的、积极的行为方式和倾向,能及时察觉别人和自己心理变化;并做出符合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对自己和别人能及时察觉,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能面对现实。办事理智,很稳重,并适当听取合理建议。具有爱别人的能力,也有同理心,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对他人也能宽容谅解,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相处。能适当地依靠他人,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和爱。对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愤怒等不良情绪有自控能力,有分寸,不会失去理智。追求进步,善于学习,有长远打算。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见异思迁。善于休息并精力充沛。
要培养健康人格,提倡“优孕、优生、优养”。在家庭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宽容心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已,逐渐增加适应环境的行为和习惯。父母对心理卫生知识有适当了解并传递给孩子,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和有关科学知识的学习,预防意外事件。要细观察并重视孩子的各种行为变化和表现,有问题及时请精神病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制定措施,防止情况恶化。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个人行事具有社会责任感,防止自己的行为带给儿童青少年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