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术前血常规、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胃镜或食道钡餐、彩超以及腹部螺旋CT等。评估脾脏大小以及肝脏功能,为栓塞程度或量提供依据。术前3d应口服抗生素以抑制肠道细菌,因为PSE术后的一段时间脾动脉血流量减少、压力降低,有可能使带菌的门静脉血倒流入脾,而致梗死的脾组织感染形成脓肿,常用的抗生素为喹诺酮类。
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常,可预防性应用杜秘克(乳果糖)等,即可软化大便,又可使肠道保持酸化的环境,降低肝昏迷的发生。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最好不超过正常值70%,如超过则术前可通过静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立止血、VitK1等改善PT。
术后穿刺部位应注意彻底止血,绷带加压包扎6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以上。24小时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患者的神志及呼吸情况。术后抗炎5天~2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术后脾区轻度疼痛者可予盐酸曲马多胶囊口服,如出现中度或重度疼痛则给予杜冷丁或芬太尼贴剂(多瑞吉)镇痛。
术后适当使用激素可减轻炎症、水肿,以减少胸水、腹水、呃逆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第三天血小板明显升高,如PLT≥400×109/L者,则适当应给予力抗栓、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治疗,以防造成凝血性病变。术后发热率为60%~90%,体温可达38.5℃左右,据情施行对症处理。术后48小时至数周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并适时采用B超、CT检查,观察脾脏栓塞的范围以及有无脾脓肿的发生。
二、术后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PSE常见的术后反应为栓塞后综合征:其发生率几乎100%,但程度不同,可有一过性发热、左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脾区不同程度疼痛、呃逆等。经用抗生素消炎、止痛、退热的治疗可逐渐缓解,多在一周左右消失。栓塞综合征的发生与脾组织缺血坏死、炎症渗出有关。栓塞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栓塞程度密切相关,当栓塞程度大于50%时,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上升,且持续时间延长。
肝硬化并脾亢PSE术后并发症主要取决于栓塞程度及患者术前的肝功能状态。
除人为操作因素可发生脾外栓塞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之外,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脾脓肿及液化性坏死:发生率为10%~15%,一般随栓塞范围的增大而发生率增高。其液化坏死占95%以上,仅极少数发生脓肿。脾栓塞后通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产生液化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为在巨脾的基础上栓塞范围过大、坏死组织难以吸收之故,因此液化坏死在栓塞范围达70%以上者多见。脓肿的发生多与导管及栓塞材料消毒不严及术后血流减慢、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所致。较小的脓肿和液化坏死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直径大于4cm者采用B超或透视定位穿刺引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脾脓肿发生的关键。
2、左侧胸腔积液和左下肺炎:栓塞后脾梗死及包膜紧张,常出现左上腹痛。疼痛可使呼吸运动受限、支气管引流不畅,而并发左下肺炎及胸腔积液,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镇痛、鼓励患者深呼吸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肺炎的发生。少量胸水可不作处理,大量者则应抽出。
3、胰腺炎:与误栓胰腺动脉分支有关,采用对症处理一般可治愈。
4、其他少见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腹膜炎、腹腔出血、脾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
三、临床疗效
PSE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血细胞升高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善:
1、增加数倍到十数倍,然后缓慢下降至正常水平。一般脾功能亢进者术后反应率可达90%以上,术后一年仍保持正常者达70%~90%。总体上讲青年女性和脾脏较大者反应较好,男性患者和女性老年患者反应较差。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即使升高亦未能达到正常水平,我们遇到2例甚至有一度下降。即便如此,此类患者的出血和其它临床症状亦有明显好转,再加用达那唑(每日600~800mg)可提高治愈率;
2、白细胞:反应率为100%。术后24小时内可升高达基础水平的二倍以上,然后缓慢降至正常水平;
3、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术后短期内改变不明显,需3~6个月才升高达峰值。红细胞增高,贫血缓解,输血量亦减少;
4、血液动力学改变:脾血流量减少,肝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及门静脉直径缩小,肝静脉楔压明显下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明显降低;
5、由于以上改变肝功能可获改善:表现为血清白蛋白增高和原Child分级的级别上升,患者一般状态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
6、脾脏明显缩小 可改善因巨脾所致的牵拉痛和体力活动受限等状况;
7、免疫功能测定包括IgG,IgM,C3,淋巴细胞转换率和巨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无明显变化。
四、PSE远期疗效及其栓塞程度的关系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和发展是术后脾脏增生,引起脾亢复发的主要原因,而栓塞程度的大小对术后脾脏增生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Muguerza等观察到PSE术后脾脏体积的远期变化,其栓塞程度为50%~90%,结果PSE术后第1年脾体积缩小40%,术后第5年脾体积明显回升,缩小只有17%。Iida等还进一步证明栓塞程度超过80%者,2年后残脾体积仍维持在20%之内,而栓塞程度小于60%者,在PSE术后的早期阶段脾体积均有明显回升。说明栓塞程度大小直接影响PSE术后脾脏增生,术后脾体积的回升程度与栓塞程度有关。中山三院朱康顺教授研究结果显示PSE术后WBC、PLT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下降趋势与PSE栓塞程度有关,进一步证明了栓塞程度及术后脾脏增生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栓塞程度较大者,术后脾脏增生缓慢,这是因为脾脏外周大部分被栓塞,外周较大范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限制脾脏的充血肿大,抑制脾脏增生。栓塞程度较大者,还有可能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脾亢的始动因素而抑制脾脏增生。栓塞程度较小者,梗死的范围较小,梗死区周围的脾组织很快代偿增生,导致脾亢在较短的时间内复发。再者,栓塞程度≥60%者,其纠正脾亢的疗效可达术后4~5年;栓塞程度50%~59%者,其纠正脾亢可达术后1~2年;栓塞程度小于<50%者,其WBC、PLT在术后1个月就降至正常值以下。
五、对肝硬化脾亢者应合理稳妥地开展PSE术
肝硬化脾亢与其他类型的脾亢存在不同的临床特点:肝硬化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合并感染;由于门脉高压的存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食道静脉曲张和腹水。可见对于肝硬化患者,PSE治疗可能更易诱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对肝硬化脾亢患者,不应盲目追求栓塞效果而提高栓塞程度,而应依据患者的肝功能个体差异掌握合适的栓塞范围。
对于Child C级患者,对外界影响的耐受力更低,患者可能因较轻的术后反应及术后镇痛药的应用而诱发腹腔感染和肝昏迷,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应分2~3次栓塞,首次栓塞不超过40%,减轻栓塞后反应,另外还应加强术后支持治疗及大便通畅,减少肠道毒素吸入及肠道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
对于Child A级或B级患者,也不应1次超过70%,因为随着栓塞程度提高,术后反应也随之加重,患者可能因剧烈的脾区疼痛和炎症渗出导致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对于巨脾者,栓塞50%~60%即可出现严重术后反应和并发症,应采取少量多次栓塞,每次栓塞30%~40%。
相关文章